[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烟电极的电外科器械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607140.5 申请日: 2021-06-01
公开(公告)号: CN113180817A 公开(公告)日: 2021-07-30
发明(设计)人: 曹暾;贾婧媛;杨增强;廉盟;苏莹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1B18/12 分类号: A61B18/12;A61B18/14;C23C14/06;C23C14/35;C23C16/26
代理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代理人: 李晓亮
地址: 11602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无烟 电极 外科 器械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烟电极的电外科器械,属于医疗器材领域,为采用生长工艺在传统电外科器械的金属电极末端的刀头上涂覆具有高导热性、低摩擦系数、耐高温且柔性高的涂层。其中,涂层的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纳米线、碳化硅、金刚石、氮化钛材料中的一种;涂覆方法包括湿法转移、旋涂、滴涂、沉积等工艺。本发明提供的电外科器械,其涂层材料可以实现对人体组织的均匀加热,并避免烧焦组织的粘附,进而消除手术烟雾,在避免烟雾对病人和医护人员健康的危害的同时,能够避免手术过程中抽排烟雾花费的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时性强;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消除手术烟雾的电外科器械。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频电刀笔、LEEP刀、内镜电切刀等电外科器械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它们通过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流对组织加热,实现机体组织的切割与凝固的目的。但是,在电外科器械的使用过程中,高温会产生烟雾状物质,被称为手术烟雾,这是由于人体组织的蛋白质、脂肪等组分不完全燃烧导致的。手术烟雾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它的化学成分有多环芳烃、苯、丙烯腈、氰化氢和一氧化碳等。丙烯腈释放出的氰化氢无色、有毒,可通过皮肤、肺及消化道被人体吸收,苯有致癌性,一氧化碳可与血液中的氧气竞争结合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手术烟雾具有细胞毒性、诱发突变的可能性,其中还可能包含艾滋病病毒、人乳头状瘤等传染性病毒及细菌,医务人员长期接触这种污染物,容易使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目前,手术室中针对手术烟雾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烟雾抽排设备抽取产生的烟雾;二是做好个人防护,带上护目镜和N95或N100防护口罩;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手术室使用烟雾抽排设备清除手术烟雾,具体做法是由手术助手使用烟雾吸引器头一直跟随着主导医生的手术器械抽吸烟雾,这个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下:浪费人力,助手需要不停地拿着吸引器跟着主刀医生吸除烟雾,不能及时配合手术;一般的吸引器头比较粗大,会干扰或遮挡主刀医生的视野;一旦放下吸引器配合手术,产生的烟雾就会排放到手术间,引起污染。个人防护方面,N95或N100防护口罩仅可以防护呼吸系统的感染,且佩戴护目镜也无法清除烟雾的视野干扰,会影响了手术进度及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手术烟雾的扩散和污染问题,提出一种新思路:消除电外科器械在使用过程中手术烟雾的产生(手术烟雾一方面阻碍了医生的视线,另一方面产生不愉快的气味,并向空气中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长期的潜在危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研制一种基于无烟电极的电外科器械,在其金属电极刀头上涂覆一层具有高导热性、低摩擦系数、耐高温的薄膜材料涂层。优异的导热性使得组织受热更为均匀,产生的焦痂少,烟雾减弱;此外极低的摩擦系数可以防止电极刀头与人体组织的粘黏,因此附着在金属电极刀头上的烧焦物质大大减少,从而手术中产生的烟雾被大大降低;耐高温性能能够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手术烟雾的消除能够显著降低对医生视野的干扰,无需吸除烟雾,加快手术进程。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能够有效地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手术烟雾的扩散和污染防护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无烟电极的电外科器械,在现有高频电刀笔、LEEP刀、内镜电切刀等电外科器械的金属电极刀头上增加高导热性、低摩擦系数、耐高温的涂层材料,用以消除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手术烟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无烟电极的电外科器械,包括绝缘外壳、金属电极、金属电极末端的刀头、涂层材料、连接导线及高频发生器,为采用材料生长工艺在传统电外科器械的金属电极末端的刀头上涂覆具有高导热性、低摩擦系数、耐高温且柔性高的涂层,实现对人体组织的均匀加热,并避免烧焦组织的粘附,进而消除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手术烟雾,其中,涂层与人体组织接触。所述电极涂层覆盖整个金属电极的刀头表面,在刀头两侧均覆盖涂层,刀头侧边的表面也被涂层覆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7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