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技术据识别燃油加油点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5115.3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郭景彬;林升元;谢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蓝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F02D2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乐珠秀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识别 燃油 加油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联网技术据识别燃油加油点的方法及装置,涉及环保监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加油行为;其中,加油行为包括加油地点以及加油时间点;获取加油行为之后设定的加油周期内车辆的上游氮氧化物的比排放;其中,上游氮氧化物的比排放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装置上游部分的氮氧化物的比排放,上游部分的氮氧化物在经过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反应后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装置下游部分排出;将上游氮氧化物的比排放与设定的标准比排放进行对比,得到差异值;判断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排放限值,若超过排放限值,则将车辆产生该加油行为的地点确定为劣质燃油加油点,本发明基于车辆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环保监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监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技术据识别燃 油加油点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柴油车主要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Reduction,SCR)的技术路线,SCR是针对柴油车尾气排放中NOx的一项处 理工艺,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喷入还原剂氨或尿素,把尾气中的NOx还原 成N2和H2O,SCR基本工作原理是:尾气从涡轮出来后进入排气混和管, 在混和管上安装有尿素计量喷射装置,喷入尿素水溶液,尿素在高温下发生 水解和热解反应后生成NH3,在SCR中的催化剂表面利用NH3还原NOX,排出N2,多余的NH3也被氧化为N2,防止泄漏。一般情况下,消耗100L燃 油的同时会消耗5L液体尿素水溶液。由于SCR被广泛应用于柴油机尾气后 处理,通过优化喷油和燃烧过程,尽量在机内控制微粒PM的产生,而后在 机外处理富氧条件下形成的氮氧化物,及时用车用尿素(车用尿素在一定温 度下分解生成氨)对氮氧化物(NOx)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从而达到既节 能、又减排的目的。
从上述可以看出,在SCR中发生的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包括:尿素水 溶液的喷射、雾化、蒸发、尿素的水解和热解气相化学反应以及NOX在催化 剂表面与NH3发生的催化表面化学反应,SCR中需要加注尿素降低氮氧化物 的排放量。但是,很多车主出于成本因素,采用多种作弊方式使氮氧化物控 制装置失效或采用劣质尿素水溶液,同时,据行业协会对部分地区重型柴油 货车油箱油品抽样调查,柴油样品符合标准的不足9%,其中硫含量平均超 标110倍,最高超标800倍,超标情况触目惊心,严重影响到了空气质量。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车辆监测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 高效提取有效信息并应用于环保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 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车联网技术据识别燃油加油 点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全部问题或之一。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技术据识别燃油加油点的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的加油行为;其中,所述加油行为包括加油地点以及加油时间 点;
获取加油行为之后设定的加油周期内车辆的上游氮氧化物的比排放;其 中,所述上游氮氧化物的比排放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装置上游部分的氮氧 化物的比排放,上游部分的氮氧化物在经过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反应后在选 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装置下游部分排出;
将上游氮氧化物的比排放与设定的标准比排放进行对比,得到差异值;
判断所述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排放限值,若超过所述排放限值,则将 车辆产生该加油行为的地点确定为劣质燃油加油点。
可选的,判断所述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排放限值,若没超过所述排放 限值,则将车辆产生该加油行为的地点确定为合格燃油加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蓝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蓝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5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