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泼水TPU热熔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8625.2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8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5 | 分类号: | C09J7/35;C09J175/08;C09J11/06;C08G18/12;C08G18/66;C08G18/4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2317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泼水 tpu 热熔胶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泼水TPU热熔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防泼水TPU热熔胶薄膜的制备原料包括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扩链剂、有机氟防水剂、交联剂和天然多酚的组合;通过在制备原料中添加特定份数的有机氟防水剂以及选择特定结构的多元醇,使得制备得到的TPU热熔胶薄膜具有优异的防泼水性能;同时加入天然多酚进一步提高了其机械性能,最终得到了兼具优异的防泼水性能和机械性能的TPU热熔胶薄膜,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泼水TPU热熔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PU的分子链一般由硬段和软段两部分组成,软段一般为端羟基的聚醚、聚酯和聚烯烃等,硬段一般由扩链剂和异氰酸酯形成聚氨基甲酸酯,应用在医疗、化学等各个行业。但是,现有的TPU材料的薄膜在材料配比中,无法保证其防泼水性能。
因此,如何提高TPU材料的薄膜的防泼水性能是目前很多研究学者的研究重点,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有很多。CN101358020A公开了一种无孔透湿防水改性聚醚酯功能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聚醚酯、聚酰胺、亲水性聚合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抗氧剂和加工助剂制成,所制得的薄膜熔点低(120℃左右),湿阻抗大,但是,其低温性能不好,复合后的泼水加工性也不好,限制了其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CN104448788A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湿型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水透湿型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包括按质量百分比组成的下列成分:80~85%的热塑性聚氨酯、8~10%的爽滑剂和7~10%的雾面剂;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的制备原料包括:聚四亚甲基醚二醇58~63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35份、乙二醇乙醚醋酸酯5~8份和二醋酸二丁基锡1~3份。所制得的防水透湿型热塑性聚氨酯薄膜虽然具有一定的透湿性,但机械性能下降。
CN109161186A公开了一种防水TPU薄膜工艺和配方,该防水TPU薄膜工艺和配方包括TUF颗粒70~80%、ABS-g马来酸酐5~8%、二氧化硅1~3%、天然多酚6~10%、环氧树脂10~15%和光稳定剂3~5%,该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水TPU薄膜工艺和配方通过改变原料成分和配比,并且添加交联剂,能够提高其光洁度,消除TPU薄膜中的颗粒物,也就能够保证原料结构紧密性和稳定性,提高防水效果,通过改善加工工艺,简化流程,方便供热操作,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使用的稳定性,保证生产加工的顺畅性,但是其得到的TPU薄膜防泼水性能仍有待提高。
因此,开发一种兼具优异机械性能和防泼水性能的防泼水TPU热熔胶薄膜,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泼水TPU热熔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泼水TPU热熔胶薄膜的制备原料包括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扩链剂、有机氟防水剂、交联剂和天然多酚的组合;通过在制备原料中添加特定份数的有机氟防水剂以及选择特定结构的多元醇,使得制备得到的TPU热熔胶薄膜具有优异的防泼水性能;且加入天然多酚进一步提高了TPU热熔胶薄膜机械性能,最终使其兼具优异防泼水性能和机械性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泼水TPU热熔胶薄膜,所述防泼水TPU热熔胶薄膜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
所述聚醚多元醇可以为42重量份、44重量份、46重量份、48重量份、50重量份、52重量份、54重量份、56重量份或58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所述异氰酸酯可以为32重量份、34重量份、36重量份、38重量份、40重量份、42重量份、44重量份、46重量份或48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8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