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弹簧控制式先导溢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7892.8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6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蒋佳骏;吴张永;朱启晨;莫子勇;叶艺明;赵建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兴长江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8 | 分类号: | F16K31/08;F15B13/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明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5 | 代理人: | 王鹏飞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弹簧 控制 先导 溢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弹簧控制式先导溢流阀,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六角堵头、导阀前腔、导阀阀体、阻尼流道、主阀上腔流道、导阀后腔、导阀阀芯、永磁体Ⅰ、永磁体Ⅱ、导磁套、电磁线圈、磁力线、端盖、导磁螺杆、线圈架、回油流道、阻尼器、进油流道、主阀阀体、六角堵头、主阀套、主阀阀芯、永磁环。本发明导阀采用电磁弹簧通过磁场传力,主阀采用引力永磁弹簧复位,避免了机械弹簧因振动、摩擦等导致疲劳失效的问题,提升了元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弹簧控制式先导溢流阀,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液压系统中,溢流阀为压力调节控制元件,起溢流稳压、压力卸荷和安全保护等作用。现有溢流阀多采用机械螺旋弹簧调节控制压力,或采用机械螺旋弹簧实现阀芯复位:(1)机械螺旋弹簧长期使用,易发生塑性变形、应力松弛、疲劳断裂等失效。弹簧发生塑性变形或应力松弛,弹性系数也发生改变,会导致阀芯振动,系统压力调节不稳定,严重影响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弹簧发生疲劳断裂失效,会导致溢流阀无法正常工作。(2)机械螺旋弹簧,安装占用空间大,使阀体尺寸和重量增加。(3)阀芯通过机械螺旋弹簧与阀体或调节螺杆等接触,易传导振动,引起噪声,严重影响溢流阀的工作性能。(4)机械螺旋弹簧,力传递路线较长,弹簧灵敏度较低,能量损失较大,使溢流阀动态响应慢,超调量增大,也对液压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5)现有电比例溢流阀采用比例电磁铁推力控制,比例电磁铁通过机械螺旋弹簧、衔铁等中间传动机构控制阀芯,控制环节多,结构复杂,导致控制滞后,响应速度慢,不适于对动态性能要求严苛的液压系统。
现有技术,“一种先导式电比例高压溢流阀”,公告号CN112096682A,溢流阀由主阀、先导阀和比例电磁铁组件组成,其压力调节原理是利用先导阀芯两端的受压面积不同,通过设定其两端受压面积的差值,实现以较小的电磁线圈输出推力完成对高压溢流压力的调节。
现有技术,“电液比例溢流阀”,公告号CN101149068A,其压力调节原理是利用π桥液阻网络结构作为先导回路,实现比例溢流压力调节,其调压偏差接近于零。
现有技术,“一种快速响应的先导式溢流阀”,公告号CN107940051A,采用两级弹簧控制,先导级由调节螺杆、机械螺旋弹簧、弹簧座和钢珠组成,主级由上盖、机械螺旋弹簧、柱塞和阀芯组成,控制环节多,控制响应滞后。
现有技术,“一种永磁弹簧式溢流阀先导阀”,授权号CN211343538U,基于斥力原理,利用两永磁体作为先导阀调压弹簧,通过调节螺杆控制两永磁体的距离来调节弹簧力,但无法实现远程和自动智能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弹簧控制式先导溢流阀,解决现有先导式溢流阀因弹簧疲劳失效导致异常工作的问题和现有电比例溢流阀响应速度低的问题,减小溢流阀压力损失,降低溢流阀振动与噪声,提高溢流阀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弹簧控制式先导溢流阀,包括六角堵头Ⅰ、导阀前腔、导阀阀体、阻尼流道、主阀上腔流道、导阀后腔、导阀阀芯、永磁体Ⅰ、永磁体Ⅱ、导磁套、电磁线圈、磁力线、端盖、导磁螺杆、线圈架、回油流道、阻尼器、进油流道、主阀阀体、六角堵头Ⅱ、主阀套、主阀阀芯、永磁环;
六角堵头Ⅰ插入导阀前腔内并与导阀阀体连接,导阀前腔与导阀后腔通过阻尼流道连通,导阀阀芯前端插入导阀后腔内,导阀阀芯后端与永磁体Ⅰ连接,导磁螺杆插入线圈架内并与永磁体Ⅱ连接,导磁螺杆与永磁体Ⅱ之间不存在缝隙,永磁体Ⅱ与线圈架粘接,二者过盈配合,电磁线圈缠绕在线圈架上,线圈架装配在导磁套内,导磁套装配在端盖上,端盖安装在导阀阀体上,电磁线圈和永磁体Ⅱ叠加产生磁力线,磁力线位于导磁套内,阻尼器一端与导阀前腔连接、另一端与进油流道连接,导阀阀体通过进油流道与主阀阀体连通,导阀阀体与主阀阀体连接,六角堵头Ⅱ与主阀阀体连接,主阀套与主阀阀体紧密配合,主阀阀芯与主阀套间隙配合,永磁环被主阀套压紧并与主阀阀体紧密配合,回油流道一端和导阀阀体的腔体连通,另一端和主阀阀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兴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兴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7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