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隔热EVA中间膜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3806.6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8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蔡天聪;姚曙光;侯霄;孔祥寅;张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市舜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08 | 分类号: | B29C48/08;B29C48/92;B29B13/06 |
代理公司: | 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 41129 | 代理人: | 张继锋 |
地址: | 454650 河南省济源市高新区纳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隔热 eva 中间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属于EVA膜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纳米隔热EVA中间膜的生产工艺,针对现有的在进行除湿步骤时,不便于对除湿效果进行把控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原料进行计量,然后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A;S2:对混合物A进行称量,同时对混合物A的湿度进行测量,对称量及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S3:对混合物A进行加热除湿烘干,并对除湿烘干耗时进行记录;S4:根据混合物A的重量在数据库中提取除湿烘干所需正常用时;S5:将提取用时与S3中记录的用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除湿烘干效率;S6:对除湿烘干后的组合物进行高温塑化,本发明可以对除湿烘干效果和冷却效率进行把控,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EVA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隔热EVA中间膜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EVA薄膜又称环保薄膜,是由EVA原料通过流延挤出所生产的薄膜,是一种新一代绿色环保可降解材料,具有可生物降解,废弃或燃烧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比重轻密度在0.93左右,无味,不含重金属,不含邻苯二甲酸盐,高透明,柔软及坚韧,超强耐低温(-70度),抗水,盐份及其他物质,高热帖等特性,EVA薄膜厚度0.08mm-3.0mm主要用于生活用品:雨伞、雨衣、西服外套、眼罩,各类台布、浴帽、浴帘,水袋,冰袋,桌布等。卫生用品:医疗手术服、可作医疗与药材的特殊包装,及食物的裏包与包装之用等。包装用品:电脑电器防尘罩、化妆品软包装、购物袋、礼品包、文件夹、档案袋等。时尚包装:手袋、化妆品袋、高级文具、环保口水肩,衣橱、钓鱼袋、箱包等,EVA膜生产大概分为以下步骤:混料-除湿-塑化-挤出-冷却。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除湿步骤时,不便于对除湿效果进行把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纳米隔热EVA中间膜的生产工艺,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进行除湿步骤时,不便于对除湿效果进行把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纳米隔热EVA中间膜的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纳米隔热EVA中间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原料进行计量,然后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A;
S2:对混合物A进行称量,同时对混合物A的湿度进行测量,对称量及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
S3:对混合物A进行加热除湿烘干,并对除湿烘干耗时进行记录;
S4:根据混合物A的重量在数据库中提取除湿烘干所需正常用时;
S5:将提取用时与S3中记录的用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除湿烘干效率;
S6:对除湿烘干后的组合物进行高温塑化,然后使用挤出机熔融挤出;
S7:对挤出的材料进行冷却处理,制得EVA薄膜,对EVA薄膜进行收卷打包。
优选的,所述S1中,对原料进行计量,然后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为10-20min,混合速度为50-100r/min,混合温度为40-60℃,制得混合物A。
优选的,所述S6中,对除湿烘干后的组合物进行高温塑化,然后使用挤出机熔融挤出,塑化时间为20-30min,塑化温度为200-240℃。
优选的,所述S7中,采用温度检测器对冷却后的材料的温度进行检测,对检测的数据进行记录,将记录的数据与预设的数据进行对比,当记录的数据大于预设数据时,需要对冷却处理步骤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S6中,将除湿烘干后的组合物放进塑化设备内,启动塑化设备,将塑化设备的温度调整至200℃,塑化10-15min,然后将塑化温度调整至220℃,塑化5-10min,最后将塑化温度调整至240℃,塑化1-5min。
优选的,所述S7中,对冷却处理后的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测,检测时,薄膜通过工业相机的底部,通过工业相机对薄膜进行拍照,将拍摄的照片传输至控制中心进行对比分析,出现异常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市舜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源市舜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3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