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报文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3746.8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2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郑述乾;王伟;姚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7/283 | 分类号: | H04L47/28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报文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传输报文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可以对报文进行排序,实现简单,可靠性高。该方法中,接收端通过第一路径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第一业务的第一报文后,可以根据多个路径的第一最大传输时延确定第一时延参数,根据第一时延参数和第一报文中携带的第一发送时戳获得第一预计读取时间,根据第一预计读取时间读取第一报文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传输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带宽需求的持续增长,网络的规模急剧扩大。然而在网络中,业务的数据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却不均匀,这导致了可用带宽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不合理,网络承载效率和数据传输效率较低,数据传输时延较大。例如,在图1A中,边缘节点(provideredge,PE)0的数据流A可以通过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101发送到PE 3。PE 1的数据流B可以通过LSP 102发送到PE 3。PE 2的数据流C可以通过LSP 103、LSP 104或LSP 105发送到PE 3。在数据流A通过LSP 101发送到PE 3,数据流B通过LSP 102发送到PE3,数据流C通过LSP 103发送到PE 3的情况下,会导致阻塞点A的负载过高,网络承载效率和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增加。又例如,在图1B中,若网络负载不高,则PE 4的数据流D可以通过LSP 106、LSP 107或LSP 108发送到PE 5。若网络负载比较高,无法支持数据流D发送的情况下,数据流D可能得等到网络负载降低后才能进行发送。例如,若当前数据流D需要的带宽是6G,而当前LSP 106的可用带宽是2G,LSP 107的可用带宽是3G,LSP 108的可用带宽是1G,则LSP 106、LSP 107和LSP 108都无法满足数据流D的带宽需求,所以数据流D要等到LSP 106、LSP 107和LSP 108中有至少一条LSP的可用带宽大于或等于6G时,才能发送。如此,会降低网络承载效率和数据传输效率,增加数据传输时延。
为了提高网络承载效率和网络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出了多径传输技术。通过多径传输技术,可以将包括数据流的数据的多个报文通过多条路径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例如,在图1A中,包括数据流C的数据的多个报文可以通过LSP 103,LSP 104和LSP 105中的多条路径发送到PE 3,以降低阻塞点A的负载。又例如,在图1B中,LSP 106、LSP107和LSP 108加起来可以满足数据流D的带宽需求,所以包括数据流D的数据的多个报文可以通过LSP 106、LSP 107和LSP 108发送到PE 5。如此,数据流D不需要等待网络负载降低后再发送。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多径传输技术可以提高网络承载效率和网络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然而,多径传输技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不同路径的传输时延不同,所以接收端接收报文的顺序与发送端发送报文的顺序不同,即接收端接收到的报文是乱序的。因此,接收端接收到报文后,需要对报文进行排序,以恢复数据流。但是,目前的报文排序方法要么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实现起来较为复杂,要么对网络的要求较高,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传输报文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对报文进行排序,实现简单,可靠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执行该方法的通信装置可以为接收端;也可以为应用于接收端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下面以执行主体为接收端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接收发送端通过第一路径发送的第一业务的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携带第一发送时戳,该第一发送时戳对应于在该发送端的时域上,发送该第一报文的时间,该第一路径是传输该第一业务的报文至该接收端的多个路径中的一个;获得该第一业务的第一时延参数,该第一时延参数是根据该多个路径的第一最大传输时延确定的;根据该第一发送时戳和该第一时延参数获得第一预计读取时间;根据该第一预计读取时间读取该第一报文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3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外封隔器
- 下一篇:一种多租户数据的隔离方法、服务器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