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通信设备、电磁波辐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3710.X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1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耿军平;张静;邵金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H01Q1/00;H01Q25/04;H01Q1/24;H01Q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颜晶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通信 设备 电磁波 辐射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通信设备、电磁波辐射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天线包括辐射结构(7)和馈电结构(9);馈电结构(9)用于向辐射结构(7)馈电,以使轴部(71)和杆部(72)交替辐射电磁波。其中,辐射结构(7)包括:轴部(71)和多个杆部(72),轴部(71)与杆部(72)连接,多个杆部(72)沿轴部(7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辐射结构(7)的电磁波传播常数大于自由空间的电磁波传播常数;轴部(71)用于向垂直于轴部(71)的平面辐射电磁波,杆部(72)用于向垂直于杆部(72)的平面辐射电磁波。本申请提供的天线能够向不同的平面辐射电磁波,因此丰富了天线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通信设备、电磁波辐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通信设备,比如,无线路由器、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 Terminal,ONT)等。这些通信设备具有天线,并可以通过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以进行通信。
通信设备中的天线通常包括:馈电结构和金属丝(如铜丝)。其中,馈电结构与金属丝连接,用于向金属丝馈电。金属丝的中间区域呈螺旋状,在馈电结构向金属丝馈电时,位于金属丝中间区域两侧的上部和下部的电流相位一致,从而使得这两部分能够向垂直于金属丝的平面辐射电磁波。
但是,目前的天线的功能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通信设备、电磁波辐射方法,可以解决目前的天线的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该天线包括辐射结构和馈电结构;其中,所述辐射结构包括:轴部和多个杆部,所述馈电结构用于向所述辐射结构馈电,以使所述轴部和所述杆部交替辐射电磁波。其中,轴部与所述杆部连接,且所述轴部与所述杆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杆部的中间区域;所述多个杆部沿所述轴部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多个杆部分为沿所述轴部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组杆部,且不同组所述杆部在所述轴部的长度方向上的排布方式相同;所述辐射结构的电磁波传播常数大于自由空间的电磁波传播常数;所述轴部和所述杆部均为导体;所述轴部用于向垂直于所述轴部的平面辐射电磁波,所述杆部用于向垂直于所述杆部的平面辐射电磁波。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轴部辐射电磁波的第一工作模式,以及杆部辐射电磁波的第二工作模式。并且,天线在这两种工作模式下能够向不同的平面辐射电磁波,天线可以在这两种工作模式之间交替,从而交替向两个平面辐射电磁波。
在天线的第一工作模式下,馈电结构向辐射结构馈电时,轴部上的电流方向平行于轴部的长度方向,杆部中位于与轴部的连接处两侧的两部分上的电流方向相反,且均平行于杆部。此时,轴部可以看做沿轴部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辐射单元,这些辐射单元上电流的相位相同,从而使得轴部可以向垂直于轴部的平面辐射电磁波。并且,杆部中两个部分上的电流方向相反,存在相互抵消的情况(比如完全抵消),这样一来,杆部对轴部辐射电磁波的影响较小。
在天线的第二工作模式下,当馈电结构向辐射结构馈电时,靠近馈电结构的杆部上的电流方向平行于杆部的长度方向。该杆部可以看做沿杆部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辐射单元,这些辐射单元上电流的相位相同,从而使得该杆部能够向垂直于杆部的平面辐射电磁波。
并且,在某一结构的电磁波传播常数大于自由空间的电磁波传播常数时,该结构相当于导向器,该结构上的电磁波能够被束缚在该结构中,并沿该结构传播。由于辐射结构的电磁波传播常数大于自由空间的电磁波传播常数,因此,靠近馈电结构的杆部辐射的电磁波能够被束缚在辐射结构中,并向远离馈电结构的杆部传播。远离馈电结构的杆部能够在电磁波的作用下产生电流,并向垂直于杆部的平面辐射电磁波。如此往复,直至所有的杆部都能够向垂直于杆部的平面辐射电磁波。并且,多个杆部辐射的电磁波能够叠加,以提升天线在垂直于杆部的平面所辐射的电磁波的增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37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