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射线源绝缘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2031.0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0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宏;严为;朱士前;胡申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超群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5/10 | 分类号: | H01J35/10;H01J35/12;H01J3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云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18 | 代理人: | 郑义红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线 绝缘 散热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射线源绝缘散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子真空管阳极柄,所述X射线真空管阳极柄的右侧安装有阳极散热器,所述阳极散热器的右侧安装有导热垫。该X射线源绝缘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可以避免金属介质的打火,它的高热导率能将真空管的热量有效导出,极大地增强了X射线管和X射线源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效地提升了X射线源的关键部件X射线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为X射线源朝更大的功率方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散热件边上安装导热垫,可以更好地进行散热,同时可以视情况在内部增加其他散热机构,如增加散热泵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射线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X射线源绝缘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X射线源的工作原理是正负高压分别驱动X射线管的阳极和阴极,其中一个是用于发射电子的灯丝,作为阴极,另一个是用于接受电子轰击的靶材,作为阳极,这两级均被密封在高真空的玻璃或陶瓷外壳内,在电子流轰击过程中产生X射线,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它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更短(约在0.001~10纳米),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
光子能量产生的同时会有很高的热量,因此在X射线源制造工业中,散热是非常关键的指标,关系到X射线管和射线源的可靠性和寿命,并且,在X射线源里,绝缘也是非常关键的,运用绝缘材料可以避免高压打火现象,X射线源工作寿命会有极大的延长,因此,急需设计一种X射线源绝缘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提升整个射线源的导热效率,并能延长其寿命,增强其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射线源绝缘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X射线源里,绝缘也是非常关键的,运用绝缘材料可以避免高压打火现象,X射线源工作寿命会有极大的延长,因此,急需设计一种X射线源绝缘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提升整个射线源的导热效率,并能延长其寿命,增强其可靠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X射线源绝缘散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X射线真空管阳极柄,所述X射线真空管阳极柄的右侧设置有阳极散热器,所述阳极散热器的右侧设置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的右侧设置有筒壁,所述筒壁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散热件采用采用导热系数10W/mK绝缘材料,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氮化铝、氧化铍、氧化铝、正硅酸镁、碳化硅、六方氮化硼。
优选的,所述X射线真空管阳极柄与阳极散热器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阳极散热器与散热件之间有导热垫,导热垫为有屏蔽作用的,对射线有衰减作用,且导热率25W/(m*K)的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钨、钼、铅、铁、铝。
优选的,所述散热件与筒壁之间通过导热胶粘接连接,散热件3与筒壁4也可直接接触。
优选的,所述风扇通过螺钉与筒壁固定连接,同时视温度要求,风扇可以不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X射线源绝缘散热装置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阳极散热器紧密贴合在X射线真空管阳极柄的右侧,然后将阳极散热器与散热件之间加上导热垫,并通过均匀涂抹导热胶进行粘接,也可不采用导热胶,并保证阳极散热器与散热件的结合面平整;
步骤二:散热件选取高导热绝缘材料,然后将散热件通过超声波清洗设备清洗,去除散热件上加工的残留加工液以及内部微小杂质及气体杂质等等,清洗后进行烘干处理,以便清除散热件内外部残留的水汽;
步骤三:将将散热件与筒壁之间的粘接面均匀涂抹导热胶,也可不采用导热胶,使散热件与筒壁之间粘接,并保证散热件与筒壁的结合面平整;
步骤四:将风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筒壁的排风口处,使得筒壁接收到的热量通过风扇吹送到空气中,达到热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超群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超群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0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