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泡分离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1786.9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0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池书锐;褚聪;甘小锋;刘治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2 | 分类号: | B01D1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沈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73 | 代理人: | 李新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泡 分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泡分离装置和方法,所述气泡分离装置包括容器和与容器连接的进液管路、第一出液管路以及第二出液管路,容器的底部设有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进液口与进液管路连接,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出液管路连接,容器的顶部设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出液管路连接;容器内设有扩张管,扩张管具有入口和出口,入口与进液口连接,出口朝向第二出液口设置,出口的内径大于入口的内径,试剂中的微小气泡在扩张管和自身浮力的作用下自动上浮并汇聚至容器的顶部,第二出液管路将汇聚有微小气泡的试剂从容器的顶部排出、第一出液管路将经扩张管作用后不带微小气泡的试剂排出至反应和/或检测模块用于反应、检测或清洗,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分析仪的气泡分离装置和气泡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体外诊断仪器中,要求试剂有较高的纯净度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此,不仅要求试剂中杂质要少,还要求试剂中的气泡要少。如在细胞分析仪中,试剂中的微小气泡容易附着于仪器内部管路的壁面或者关键检测器部件上,影响样本流路或者光路的稳定;另外,微小气泡的大小与待检测的目标粒子的大小接近,容易造成仪器误识别,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现有分析仪中,大多依靠试剂的运输将气泡带走,但试剂在仪器内部管路或关键检测器部件上的流动状态多为层流,近壁面的流速极低,气泡很难被带走,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发气泡分离装置和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有效分离试剂中微小气泡的气泡分离装置和气泡分离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泡分离装置,包括容器和与所述容器连接的进液管路、第一出液管路以及第二出液管路,所述容器的底部设有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进液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路连接,所述容器的顶部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路连接;所述容器内设有扩张管,所述扩张管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出口朝向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所述出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入口的内径;所述第一出液管路用于输出经所述扩张管作用后不带微小气泡的试剂,所述第二出液管路用于输出经所述扩张管作用后的带有微小气泡的试剂。
进一步地,所述扩张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扩张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容器的底部中央,所述第一出液口偏离所述容器的底部中央,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容器的顶部中央并正对所述扩张管的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的顶部形成向上呈渐缩状的汇聚部,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汇聚部的顶部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汇聚部为锥面,其母线与其轴线的夹角范围为30~60°;或者,所述汇聚部为球面,其母线为外凸的曲线,母线的切向与其轴线的夹角范围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扩张管的内径由其入口向出口逐渐增大;或者,所述扩张管的内径由其入口向出口呈梯度地逐段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路用于连接试剂供应装置,所述第一出液管路用于连接气泡敏感模块,所述第二出液管路分别与第一分支管路和第二分支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管路用于连接气泡不敏感模块,所述第二分支管路用于连接废液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气泡不敏感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一两通阀,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废液罐之间连接有第二两通阀;或者,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气泡不敏感模块、废液罐之间连接有三通阀。
进一步地,所述试剂供应装置与所述进液口之间连接有第三两通阀,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气泡敏感模块之间连接有第四两通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17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