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开放式场景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方法检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1513.4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平;徐浩;张果;欧阳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25/00 | 分类号: | G01F2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人从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204 | 代理人: | 何娇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开放式 场景 接触 流量 测量方法 检验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面向开放式场景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方法检验装置。本发明包括控制器、电磁阀、电磁流量计、水槽、水箱、水泵、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固定水槽支架、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技术装置、滑动导轨;电磁阀一端通过软管连接水泵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水槽的进水口,水槽通过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和固定水槽支架支撑,水槽出水口处放置水箱,水泵进水口的软管放置在水箱中,滑动导轨和固定水槽支架均与水槽连接,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的上端设置在滑动导轨内,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技术装置、电磁流量计均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本发明能实现真实流量的测量,也能检验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技术方法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开放式场景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方法检验装置,属于水文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文领域中,流量监测尤为重要,其中封闭式场景(如管道等场景)的流量测量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测量结果也非常的准确,如“一种管道测流装置(申请号:202020481209.5)”,但是对于开放式场景(如天然河道、明渠水流等场景),虽然测量技术形式多样,有接触式测量技术和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接触式测量技术有铅鱼测速如“缆道测流铅鱼监控系统(申请号:201922048187.3)”、转子流速仪等,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有雷达测流如“多普勒测流装置(申请号:202010649091.7)”、视频测流如“基于频域滤波技术的时空图像测流的纹理识别方法(申请号:201911180489.4)”等。
虽然上述开放式场景的流量测量技术多种多样,但是测量方法所产生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检验,目前,水文监测领域内还未发现有效检验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方法准确性的手段,都是通过各种测量技术进行对比,但是无法判断这些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技术是否准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开放式场景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方法检验装置,用于检验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面向开放式场景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方法检验装置,包括控制器1、电磁阀2、电磁流量计3、水槽4、水箱5、水泵6、软管7、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8、固定水槽支架9、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技术装置10、滑动导轨11;所述电磁阀2一端通过软管7连接水泵6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电磁流量计3,电磁流量计3另一端通过软管7连接水槽4的进水口,水槽4通过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8和固定水槽支架9支撑,水槽4出水口处放置水箱5,水泵6进水口的软管7放置在水箱5中,滑动导轨11和固定水槽支架9均与水槽4连接,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8的上端设置在滑动导轨11内,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技术装置10安装在水槽4上面,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技术装置10、电磁流量计3均分别与控制器1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槽4入水口处放置挡板12,挡板12用胶水连接在水槽4上,用于缓冲水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器1和电磁流量计3组成检测单元,控制器1与电磁流量计3连接用于自动实时读取电磁流量计3的流量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器1和水泵6组成水循环控制单元,用控制器1接入水泵6的控制信号线,控制器1控制启停水泵6电源的接通和断开,控制整个平台水体循环运行,起到节能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器1、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8、滑动导轨11和水槽4组成坡度控制单元,控制器1接入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8的控制信号线,控制器1调整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8中电机的电路触电转换,进而调整电机正反转,实现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8的抬升和下降,进而控制水槽4的比降,模拟真实河道坡度,最终实现水流速度的控制,用于模拟不同流速,可伸缩控制水槽支架8的抬升和下降的过程中,上端在滑动导轨11中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器1和电磁阀2组成流量控制单元,控制器1接入电磁阀2的控制信号线,控制器1切换控制信号,电磁阀2接收到信号后调节阀门的开度,通过控制电磁阀2阀门开度调节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1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