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可转换供热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0912.9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4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苏德权;王全福;毕轶;石焱;付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49/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孔旗 |
地址: | 150025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转换 供热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可转换供热制冷系统,其包括:热源管件、冷源管件、系统机架、固定支座、蓄能传递组件以及冷热转换控制组件;其中,所述系统机架的内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用于横向固定热源管件与冷源管件的内置凹位,所述热源管件与所述冷源管件均贯穿连设在所述内置凹位中;所述系统机架内位于所述冷源管件以及热源管件的一侧均设置有蓄能传递组件;所述系统机架上远离所述热源管件与所述冷源管件的一侧安装有冷热转换控制组件,所述冷热转换控制组件在所述热源管件与所述冷源管件之间进行对应控制转换,以便于所述冷源管件与所述热源管件及时达到制冷供热功作转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可转换供热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镇居民家庭有空调、电热设备、家用燃气炉等制冷釆暖方式,这种釆暖制冷方式分别存在成本高、热效率低、污染大、安全性差等缺点,由于在使用中产生的冷、热能量不能储存,不用时冷、热气也就只好排放,使得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极易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在冷热转换中其效率相对低下,需采用对应设备进行供热制冷。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节能可转换供热制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可转换供热制冷系统,其包括:热源管件、冷源管件、系统机架、固定支座、蓄能传递组件以及冷热转换控制组件;其中,所述系统机架的内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用于横向固定热源管件与冷源管件的内置凹位,所述热源管件与所述冷源管件均贯穿连设在所述内置凹位中,所述热源管件的一端与外设供暖地热相连通;所述冷源管件的一端与外设空调机相连通;所述系统机架的下端面固定有固定支座;
且,所述热源管件位于所述冷源管件正上方;
所述系统机架内位于所述冷源管件以及热源管件的一侧均设置有蓄能传递组件;
所述蓄能传递组件在冷源管件与所述热源管件进行对应制冷供热时对管件外泄的冷媒热流进行汲取蓄能;
所述系统机架上远离所述热源管件与所述冷源管件的一侧安装有冷热转换控制组件,所述冷热转换控制组件在所述热源管件与所述冷源管件之间进行对应控制转换,以便于所述冷源管件与所述热源管件及时达到制冷供热功作转化。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蓄能传递组件包括外隔离套、内输引支管、储料管体、连接端件、汇流座以及输送管;其中,所述系统机架内横向固定有外隔离套,所述外隔离套内同轴设置有储料管体;
所述储料管体上远离所述冷热转换控制组件的一侧套接有连接端件,所述连接端件的一侧分别与对应所述冷源管件以及热源管件相连通;
所述储料管体内左右两侧同轴可相对转动的对称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平行贯穿设置有多个内输引支管,所述内输引支管的一端通过连接端件与所述冷源管件以及热源管件连接;
所述外隔离套上远离所述连接端件的一侧同轴固定有汇流座,各所述内输引支管与所述汇流座相连接,所述汇流座的一侧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系统机架并延伸至外侧。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储料管体中位于各所述内输引支管之间定量填设有蓄能介质。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外隔离套的内壁同轴固定有导向环件,所述储料管体通过多个固定转子可相对转动的限位设置在所述导向环件内,所述外隔离套内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啮合作用与所述储料管体连接传动,并驱动所述储料管体作定向圆周旋转运动;
所述储料管体的内圆周侧壁上还阵列排设有多个混合搅叶;
且,所述连接端件上横向贯穿设置有气流导管,所述气流导管的一端通过密封件伸入所述储料管体中;
所述汇流座上对应贯穿连通有外排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09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