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地下室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6220.7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彭晓辉;邢晓梅;朱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06;E03F7/00;B01D29/05;B01D29/64;B01D29/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6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地下室 排水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环保地下室排水系统,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其包括集水坑和插设于集水坑内的封板,所述集水坑包括位于封板上方的过滤腔室;所述过滤腔室内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侧壁对称设置有滤网,每一所述滤网远离驱动杆处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侧壁贴合于滤网上表面,所述过滤腔室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刮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减少集水坑内的污水的积留量,提高排水效率,优化地下室内清洁环保效果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地下室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民用建筑中,经常遇到地下车库兼人防平战结合结构设置,即地下一层日常作为车库使用,地下二层作为战时人防使用;地下二层内给排水设计至关重要,通常在地下二层内设置集水坑,再在集水坑内设置排污泵,将排污泵连通延伸至集水坑外部的排水管道,从而通过集水坑收集人防地下室内的污水并通过排污泵将污水排出。
相关授权公告号为CN20749912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人防地下室排水系统,包括集水坑以及设置于集水坑上端的封板,集水坑底部设有排污泵,排污泵连接有延伸至封板上端的排水管道,封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地漏以及进水孔,每一进水孔内均设置有过滤网;集水坑上滑移连接有封闭进水孔的滑板,集水坑上设有供滑板的两端滑移的容置槽,滑板上设置有与进水孔相对应的透水孔,封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限位槽,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推杆,推杆滑移连接于限位槽内;当地下室积聚了较多的水时,滑板上的透水孔与封板上的进水孔相对,从而加快污水进入集水坑内的速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长期使用上述排水系统之后,污水中的杂质易堆积甚至堵塞过滤网,此时污水下排速度较为缓慢,难以透过进水孔进入集水坑内,继而积留在地下室内,甚至出现污水恶臭污染地下室环境的情况,使得地下室环境的洁净环保效果不佳,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杂质堆积甚至堵塞过滤网,进而降低了排水速度,地下室不够洁净环保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地下室排水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防地下室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地下室排水系统,包括集水坑和插设于集水坑内的封板,所述集水坑包括位于封板上方的过滤腔室;所述过滤腔室内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侧壁对称设置有滤网,每一所述滤网远离驱动杆处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侧壁贴合于滤网上表面,所述过滤腔室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刮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软质滤网过滤之后进入过滤腔室内,污水中的杂质滞留在软质滤网上表面,此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两个刮板相互靠近,由于刮板侧壁贴合于滤网上表面,因此刮板在移动过程中将滤网上的杂质朝靠近移动杆的方向推动,从而使得杂质相对集中,以便后续污水可从未聚集有杂质的滤网处下排,减小出现污水堆积在地下室内而散发异味影响地下室环境的情况,优化环保效果。
可选的,每一所述刮板均包括推板和软质毛刷,所述软质毛刷设置于推板靠近驱动杆处的侧壁,所述刮板下表面贴合于滤网上表面,所述毛刷下端贯穿滤网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刮板移动过程中,软质毛刷穿过滤网网孔,从而能够对滤网网孔起到疏通作用,在通过推板推动杂质朝靠近驱动杆的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每一刮板处的转杆、绕卷于每一转杆上的第一拉绳、固定连接于每一刮板侧壁的第二拉绳、设置于驱动杆下方的拉杆、用于推动拉杆沿过滤腔室高度方向滑移的移动件,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拉绳绕卷于转杆外部的第一复位件;所述转杆转动连接于过滤腔室内壁,所述第一拉绳远离转杆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推板侧壁,所述第二拉绳设置于推板背离第一拉绳处的一侧,所述第二拉绳远离推板处的一端贯穿驱动杆并固定连接于拉杆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6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疗影像设备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云智能安防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