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炉上升管用多层隔热包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85837.7 | 申请日: | 2021-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宋旭勇;雷亮;裴立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方特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F16L59/08;C10B27/00;F28D2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友谊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 上升 管用 多层 隔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炉上升管用多层隔热包覆方法,上升管的外壁设置有蓄热材料,蓄热材料外设置有保温材料层和高反射率材料层,包覆上升管的最外层设置有封闭的外筒体。本发明通过控制上升管外壁温度,能很好的提高上升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炉换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炉上升管用多层隔热包覆方法。
背景技术
焦炭生产过程中,配合煤在焦炉中被隔绝空气加热干馏,生成焦炭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焦炉荒煤气。650℃~850℃的焦炉荒煤气带出热占焦炉支出热的36%,造成了大量的热量浪费。
目前,焦化行业正逐步通过改造上升管结构将这一部分热量回收。改造后的上升管换热器,通过水将热量换出利用。换热效率是其结构的重要参考指标。一般焦炉上升管外壁温度在200℃以上,再加上炉顶通风条件差,空间温度高,操作环境极其恶劣。同时散热损失大,不利于余热回收的实施,降低了上升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焦炉上升管用多层隔热包覆方法,通过控制上升管外壁温度,能很好的提高上升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焦炉上升管用多层隔热包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升管的外壁设置有蓄热材料,蓄热材料外设置有保温材料层和高反射率材料层,包覆上升管的最外层设置有封闭的外筒体。
优选的是,所述保温材料层和高反射率材料层为多层交替布置。
优选的是,多层保温材料层和高反射率材料层交替布置于蓄热材料外,且最内层为多层保温材料层。
优选的是,所述保温材料层为多层设置于蓄热材料外;所述高反射率材料层包覆于最外层的保温材料层。
优选的是,所述保温材料层为陶瓷纤维毡保温层和/或玻璃棉保温层。
优选的是,所述高反射率材料层为高反射率陶瓷层或镜面金属反射层。
优选的是,所述蓄热材料涂覆于上升管的外壁,所述蓄热材料外层设置有不锈钢丝网,所述不锈钢丝网缠绕于涂覆有蓄热材料的上升管的外壁。
优选的是,所述蓄热材料为具有相变储能材料的胶囊;
所述上升管的外壁密封焊接有四组不锈钢罩,四组不锈钢罩绕上升管的外壁围设形成圆柱形,所述不锈钢罩由顶盖、底盖和侧盖一体成型构成,所述不锈钢罩的顶盖和底盖与上升管的外壁密封固定,相邻的不锈钢罩的侧盖相互固定,且相邻的不锈钢罩之间不连通,所述不锈钢罩和上升管的外壁之间围设形成的封闭空间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不锈钢隔网,所述不锈钢隔网将封闭空间分隔为多个胶囊存储空间,所述不锈钢隔网与侧盖固定,所述不锈钢罩的侧盖上设置有与隔网数量相当的可密封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对应隔网的上方,当不锈钢罩密封固定于上升管的外壁后,通过进料口在填充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的胶囊,胶囊填充量为胶囊存储空间的80%-90%,之后密封所述进料口。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针对现有焦炉上升管换热器存在换热效率低,外壁温度高的通病,提出了一种焦炉上升管换热器多层隔热包覆的保温方法。现有上升管换热器外壁保温一般用岩棉等单一结构。首先,岩棉耐热温度不高,存在燃烧风险;其次,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外壁温度仍然偏高,上升管换热器有较大的热损失;通过本发明的多层包覆能有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焦炉上升管用多层隔热包覆方法提高了焦炉上升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了上升管外壁温度、改善了炉顶操作环境、确保盘管换热器安全高效运行。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层隔热包覆方法的材料分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方特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方特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5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