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萃取精馏分离烯烃和烷烃的复配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5740.6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兰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D3/40 | 分类号: | B01D3/40;C07C7/08;C07C11/107;C07C9/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萃取 精馏 分离 烯烃 烷烃 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萃取精馏分离烯烃和烷烃的复配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配溶剂为低转变温度混合物分别与有机溶剂或金属盐复配。所述复配溶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将薄荷醇与油酸、薄荷醇与亚油酸、苯甲酸与薄荷醇按照1:1~1:5混合,混合后油浴加热至60‑80℃并搅拌,直至溶液澄清透明后停止加热与搅拌,然后将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低转变温度混合物。将得到的低转变温度混合物与有机溶剂或金属盐在温度60‑80℃混合,搅拌直至复配溶剂混合均匀,其中低转变温度混合物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5~5:1,低转变温度混合物与金属盐的质量比为5:1~20:1。所述复配溶剂用作萃取精馏中的萃取剂,能够提高烯烃和烷烃的相对挥发度,显著改善分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萃取精馏分离烯烃和烷烃的复配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α-烯烃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聚乙烯的共聚单体、卤代烃的合成及聚α-烯烃(PAO)润滑油的制备等。其中,1-己烯是生产增塑剂醇、脂肪酸和硫醇的重要原料。同时,它还可以作为质量优异的共聚单体生产高档聚合物树脂。综上所述,1-己烯工业应用广泛且市场需求急速增长。
α-烯烃的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乙烯齐聚以及费托路线,但通过费托过程生产的C6馏分中含有大量的与1-己烯性质相近的有机物,其中包括正构烷烃、支链烯烃、内烯烃等在内的多种组分。费托过程生产1-己烯时,烷烃杂质含量较大,由于相同碳数的烯烃和烷烃其结构相似、沸点相近、相对挥发度较低,使得分离工作变得困难。现有技术中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专利CN111111477公开了一种烯烃和烷烃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烯烃和烷烃分离膜包括支撑膜层和分离膜层,其分离膜层有聚醚-聚酰胺嵌段共聚物和以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作为阳离子的离子液体构成,提高了过渡金属离子的稳定性,以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作为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可以使得整个分离膜层在无需润湿或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实现长时间稳定的烯烃和烷烃体系的分离。但不同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水合程度不同,使得膜上离子数量和浓度差异很大,且膜材料和载体的选择、操作方法的实施都是膜分离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专利CN103007885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和烷烃分离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吸附剂以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道有序的多孔碳作为吸附剂载体,氯化亚铜作为活性组分,提供了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分离烯烃和烷烃的方法,以及吸附剂再生的方法。但吸附剂用量多,烯烃收率小成为吸附法的限制性因素。
精馏法是根据组分间挥发度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这种差异越大(即相对挥发度α越大),越易分离。由于1-己烯和正己烷的沸点差仅为5.4℃,相对挥发度在全部组成范围内十分接近。普通精馏法很难分离二者,而必须采用特殊精馏的方法。萃取精馏法属于特殊精馏之一,它是通过向待分离混合液中加入第三种组分(通常称作萃取剂或夹带剂),来提高原混合液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一种能够使1-己稀和正己烷分离的萃取剂是萃取精馏工艺至关重要的因素,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对萃取精馏设计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专利CN106966852B公开了一种连续萃取精馏分离高碳正构烷烃与正构烷烃的方法,采用的萃取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但萃取剂为有机溶剂,存在易挥发、污染环境、回收能耗高等缺点。
低转变温度混合物具有和离子液体类似的理化性质,而且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显著优势,易于设计、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易于制备大规模应用,目前已在共沸物分离、电化学和材料化学中广泛应用。但低转变温度混合物存在黏度较大的缺点,因此,考虑将低转变温度混合物分别与有机溶剂或金属盐复配,克服黏度大的缺点,得到性能良好的萃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萃取精馏分离烯烃和烷烃的复配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萃取精馏分离烯烃和烷烃的复配溶剂为低转变温度混合物分别与有机溶剂、金属盐复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57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轨道误差分析的卫星绕飞机动参数确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弯折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