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膜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5455.4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4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玟豪;黄必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4 | 分类号: | G02B5/04;G02B5/3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结构 | ||
本发明为一种光学膜的结构,其包含一基板层、多个光学层以及一棱镜层,该基板层下方设置一第一光学结构,使该第一光学结构汇聚并改变入光一光源,透过该些个光学层的结构使该光源的无效偏振光转换为有效偏振光,进一步,该第一光学结构调整该光源入光时的一光聚焦点,使该光源的光通量及辉度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结构,特别是一种光学膜的结构。
背景技术
LCD显示屏幕为一种新式的显示技术,其优点在于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可靠性高以及可使用时间长(使用寿命长),是目前被公认为现代最具发展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
LCD背光模块依据光源位置分成两种结构:
1.侧光式(Edge Type):光源在面板四周,利用导光板从屏幕边缘发射的光,透过导光板传送到屏幕中央。
2.直下式(Direct Type):光源在面板后方,利用扩散板来均匀分散光线,再透过增亮膜来聚集光线。
增亮膜为LCD背光模块提供高增益亮度,是LCD背光模块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透过光循环折射以及整理内部反射原理所产生的。
DBEF(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是一种由多层折射率各向异性薄膜材料交迭而成的增亮膜,增亮膜为背光模块提供高增益亮度,是背光模块最重要的光学元件之一,主要功能是偏折光线至正面视角方向,具集光增亮效果,又称聚光片。
增亮膜是藉由光的折射与反射原理,利用棱镜片修正光的方向,使光线正面集中,并将视角外未被利用的灿线可以回收与利用。同时提升整体辉度与均匀度,达到增亮效果。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很多常见的光学物质都具有各向同性,例如玻璃,这些物质会维持波的偏振态不变,不会因偏振态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物理行为。
可是,有些重要的双折射物质或光学活性物质具有各向异性,因此,偏振方向的不同,波的传播状况也不同,或者,波的偏振方向会被改变,增亮膜可使入射的光让朝着某特定方向偏振的光波通过,因此,可以将非偏振光变为偏振光。
也就是说,当无偏光(自然光源)由LED发出后,投射至DBEF中,此时P偏振光通过,而S偏振光被DBEF反射,经过背光模块的漫反射后又变为无偏光,然后再次回射至DBEF中。
这样一来,可以利用DBEF将S偏振光循环利用,进提高入射至液晶屏幕中光通量的利用率。因此在半导体照明显示的技术来说,DBEF于LED显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而增亮膜主要的功能是在提高背光模块的高度让彩色手机、平板、数码相机等产品画质更加清晰明亮同时也可以减少耗电量也是背光模块最重要的光学元件之一。
此外,现在传统习知的增亮膜,均透过拉伸材料方式形成双折射薄膜,加工方式复杂且加工的成本较高昂,另外目前所使用的增亮膜无法调整聚焦位置,使视角改变并调整光通量以及辉度。
为此,如何可以调整光学膜的聚焦点以及改善光通量以及辉度,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的结构,其透过基板层下方的光学结构来达到调整光源入光时的聚焦位置,利用调整聚焦位置使光源通过光学膜的光通量及辉度增加。
针对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基板层、多个光学层以及一棱镜层,其中,该些个光学层设有一第一光学层及一第二光学层,该第一光学层的一第一材质具有一第一折射率,该第二光学层的一第二材质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当一光源由该基板层的下方进入该基板层,经由一第一光学结构改变该光源的一入光角度,使该光源产生一光聚焦点,由该基板层进入该些个光学层,透多个光学粒子、该第一折射率及该第二折射率调整该光源的一第一偏振相位与一第二偏振相位为同一出光相位后穿透该棱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弘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54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