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砖瓦窖炉烟气闭路循环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5219.2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程浩德;郑廷杰;程文亮;程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民勤县再源之星节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730094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砖瓦 烟气 闭路 循环 利用 系统 | ||
一种砖瓦窖炉烟气闭路循环利用系统,在砖坯烘干窖的远端外部安装有引风机,该引风机的进口和烟道的密封连通,该烟道的另一端依次密封进入砖坯烘干窖及砖瓦烧制窖炉腔内;所述引风机的出口通过管道密封延伸至砖坯烘干窖的炉腔内;在砖坯烘干窖的近端外部安装有相互密封连通的除湿风机和脱硫装置,除湿风机的进口通过管道密封延伸至砖坯烘干窖的炉腔内,而脱硫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依次密封进入砖坯烘干窖及砖瓦烧制窖炉腔内。本发明大大提高燃料的热能(碳能)利用率,并可减少排放烟气时带走的热能损耗,以及提高砖瓦窖炉的热效率,完全形成一个周而复始自体闭路循环的清洁生产系统,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砖瓦窖炉烟气闭路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砖瓦窖炉是目前农村的一大污染源,在烧制砖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使用煤炭,它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环境,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千百年来的累积排放造成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气候进一步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同时也把大量的碳能白白浪费和排烟热能的大量消耗,造成燃料的热能(碳能)利用率不高,砖瓦窖炉的热效率不能大幅度的提升,增加了单位产品的燃料消耗量,从而导致生产成本无法降低,产品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砖瓦窖炉烟气闭路循环利用系统,形成完全闭路的自体清洁生产的循环系统,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砖瓦窖炉烟气闭路循环利用系统,在砖坯烘干窖的远端外部安装有引风机,该引风机的进口和烟道的密封连通,该烟道的另一端依次密封进入砖坯烘干窖及砖瓦烧制窖炉腔内;所述引风机的出口通过管道密封延伸至砖坯烘干窖的炉腔内;在砖坯烘干窖的近端外部安装有相互密封连通的除湿风机和脱硫装置,除湿风机的进口通过管道密封延伸至砖坯烘干窖的炉腔内,而脱硫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依次密封进入砖坯烘干窖及砖瓦烧制窖炉腔内。
包括增氧风机,该增氧风机设置在砖瓦烧制窖的外部;其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道及管道上设置的窖炉增氧调节闸门后和脱硫装置出口处的管道密封连通并进入砖瓦烧制窖内;另一路通过增氧调节闸门与脱硫装置进口处的管道密封连通。
包括调节风机,该调节风机设置在砖坯烘干窖中端的外部,其进口通过管道密封延伸至砖坯烘干窖的炉腔内,其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道及管道上的烟气回流调节闸门与处于砖坯烘干窖外的烟道密封连通,另一路通过管道及管道上的烟气调节闸门与脱硫装置的进口处的管道密封连通。
本发明是将燃料在砖瓦窖内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先行处理达到相应的标准后,再将烟气增氧混合送入砖瓦窖炉的高温、缺氧区,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再通过增氧燃烧释放热能,大大提高燃料的热能(碳能)利用率,并可减少排放烟气时带走的热能损耗,以及提高砖瓦窖炉的热效率,完全形成一个周而复始自体闭路循环的清洁生产系统,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发明是解决砖瓦在烧制过程中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环境中,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特别是解决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地球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气候进一步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的碳能白白浪费和排烟热能的大量消耗,造成燃料的热能(碳能)利用率不高,砖瓦窖炉的热效率不能大幅度的提升,增加了单位产品的煤炭消耗量,造成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下降,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民勤县再源之星节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民勤县再源之星节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5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