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电缆无线测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4946.7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3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梁;龚超;倪扬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024 | 分类号: | G01K1/024;G01K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电缆 无线 测温 系统 |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无线测温系统,包括多个内置测温节点的测温装置,每个测温节点以无线的方式接入系统网关,所述系统网关以无线的方式与监控主机相连接;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电缆上,用于检测电缆温度信息并发送到系统网关;所述系统网关用于获取各个测温节点采集的温度信息并发送给监控主机;所述监控主机用于检测温度信息异常时发出报警信息。本发明安全可靠,降低了人力维护成本及保障了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无线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故电力行业发展更是极为迅猛,与此同时,我国的总体用电量也在不断上升,这也导致电力系统中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并没有非常的完善,电力安全事故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这也直接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因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转,是当今极需解决的问题。
电力电缆作为传递电能的关键装置,在电力系统运转的过程中,若电力电缆长期处于一个过负荷的状态,即大电压、大电流的状态下,电力电缆的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尤其是电缆散热较差的地方,例如线路相连、拐弯、布线较为紧凑的地方等。线路温度异常使其加速老化,进而接触电阻升高,泄露电流变大,又迫使温度上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过程导致线路碳化,可能造成绝缘击穿,导致火灾发生。甚至电力系统陷入瘫痪,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综上所述,电力电缆运行状态异常,常常会伴随其表面温度的变化。因此,对电力电缆表面温度实时监测,可以及时的发现过热点,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进行修复,避免电气事故发生,减少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电力电缆无线测温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电缆表面温度,并支持在PC端和安卓APP界面显示,具有温度报警、短信通知、曲线显示历史报警信息等功能。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力电缆无线测温系统,包括多个内置测温节点的测温装置,每个测温节点以无线的方式接入系统网关,所述系统网关以无线的方式与监控主机相连接;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电缆上,用于检测电缆温度信息并发送到系统网关;所述系统网关用于获取各个测温节点采集的温度信息并发送给监控主机;所述监控主机用于检测温度信息异常时发出报警信息;其中,所述测温装置为表带式结构,包括表带主体S1、主体右侧表带S2、主体左侧表带S3、主体顶盖S8、顶盖S8中心位置开孔S4、与右侧表带S2右相邻的主体一面开有矩形小孔S5,左侧表带S3靠左开有环形小孔S6,测温节点设置在主体S1中,右侧表带S2与左侧表带S3能够紧密连接在一起,将测温装置紧密设置在线缆上;
所述测温节点至少包括单片机1、温度传感器2、电源模块3和无线通信模块4,温度传感器2能从开孔S4中伸出;
所述系统网关至少包括单片机5、存储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7、RS485通信模块8、4G模块9和电源模块10。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右表带S12表面具有梯形防滑纹,顶盖S8中心位置开有小孔S4,孔直径为0.5cm;左表带S3距主体5cm处开有环形小孔S6,直径为1c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的测温节点中单片机1选用STM32L011F4芯片。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的测温节点中无线通信模块4选用LoRa通信模块,其所用芯片为SX1278。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的系统网关中单片机5选用PIC32MM0064芯片。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的系统网关中4G模块9选用TAS-LTE-363型号。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的系统网关中RS485通信模块8选用芯片为MAX34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49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