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的数据传递系统、方法、装置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4037.3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蔡荣贵;蔡佩璇;李宏硕;邹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67/52;G08B25/08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陈晓思 |
地址: | 35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数据 传递 系统 方法 装置 设备 | ||
1.一种物联网的数据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节点,各个节点分别和预定范围内的邻居节点通讯连接,以形成有向无环网络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节点包括根节点和子节点;所述根节点能够和外部网络通讯连接;所述子节点能够接收并转发其它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以使所述数据包向所述根节点传输,以及检测环境信息并在外部环境满足预定条件时生成紧急数据包并发送至邻居节点;
所述子节点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所述紧急数据包;所述紧急数据包记录有所述外部环境的灾情位置;
获取当前节点到目标根节点的第一向量;
根据所述紧急数据包,获取所述当前节点到所述灾情位置的第二向量的逆向量;
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逆向量的和向量;
获取当前节点到其各个邻居节点的第三向量在所述和向量上的投影值;
发送所述紧急数据包至所述投影值最大的邻居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节点到目标根节点的第一向量,具体为:
判断所述紧急数据包是否已经被接收过;
若是,则直接获取所述当前节点到所述目标根节点的第一向量;其中,所述目标根节点为上一次转发紧急数据包时使用的所述目标根节点;
若否,根据所述灾情位置选择新的目标根节点后,获取当前节点到所述新的目标根节点的第一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节点至少有两个;所述子节点的邻居表记录有所有根节点的位置和到根节点的跳数;所述跳数为当前子节点的数据传输到根节点所需要的最少的传输次数;
根据所述灾情位置选择新的目标根节点,具体为:
根据所述灾情位置,基于所述跳数,由小到大,依次判断所述灾情位置是否位于根节点的通讯半径内,当判断到灾情位置位于通讯半径外时,选择该根节点作为所述新的目标根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接收所述紧急数据包之前,已经接收过旧紧急数据包时;在接收所述紧急数据包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灾情位置和所述旧紧急数据包中的旧灾情位置的距离关系;
当判断到所述灾情位置比所述旧灾情位置近时,更新当前节点所记录的灾情位置;
当判断到所述灾情位置和所述旧灾情位置相同时,忽略所述灾情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向无环网络结构中:
根节点,用于生成并发送请求包至预定范围内的邻居节点;其中,所述请求包包含根节点ID、根节点位置、当前节点的跳数、发送者ID和发送者位置;根节点的跳数为0;
子节点,用于接收请求包,并记录根节点的信息,及根据请求包中的跳数更新自身的跳数后生成新的请求包,并发送至邻居节点;其中,当接收到的请求包中的跳数信息小于自身记录的跳数信息时,将当前节点的跳数更新为请求包中的跳数加1;
根节点和子节点,还用于接收邻居节点的发送的请求包,并记录邻居节点的信息,以形成有向无环网络结构。
6.一种物联网的数据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紧急数据包;所述紧急数据包记录有所述外部环境的灾情位置;
获取当前节点到目标根节点的第一向量;
根据所述紧急数据包,获取所述当前节点到所述灾情位置的第二向量的逆向量;
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逆向量的和向量;
获取当前节点到其各个邻居节点的第三向量在所述和向量上的投影值;
发送所述紧急数据包至所述投影值最大的邻居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学院,未经莆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40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关节球轴承为节点的抗震支架
- 下一篇:基于控制图的信贷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