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用电设备信息的飞机全机线束重量估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2299.6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5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飞;靳潇潇;戴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用电 设备 信息 飞机 全机线束 重量 估算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飞机重量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用电设备信息的飞机全机线束重量估算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全机各系统设备的特点确定用电设备范围,估算用电设备重量;步骤二、根据所述用电设备在机上布置的位置,确定用电设备区域的尺寸数据;步骤三、根据基于用电设备信息的飞机全机线束重量估算公式估算全机线束重量;步骤四、计算全机线束重量的估算误差,并与采用其他方法的估算误差进行比较,其他方法包括原准机法。本申请的基于用电设备信息的飞机全机线束重量估算方法,可大幅提高方案阶段早期全机线束重量估算精度,有效解决初步设计阶段线束重量估算误差较大的问题,实现对线束重量的准确控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飞机重量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用电设备信息的飞机全机线束重量估算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飞机上线束的数量数以百计,线束重量是飞机重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机载用电系统日益复杂,设备间的信息交联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线束重量以及线束重量占空机重量的比例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线束设计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系统方案、设备位置调整,敷设路径变化等因素对线束均有直接影响,且相关因素只有在线束打样协调结束后临近线束发图前方可确定,即:线束重量只有在线束发图前才可最终确定。并且线束设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较系统设计滞后3-6月,因此,在同一阶段,线束设计及重量估算时可用信息偏少,导致了在打样协调完成前,线束重量估算误差较大。
现代飞机重量控制形势日益严峻,重量控制的精度要求日益提高,对各系统及线束重量估算精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迫切需要一种用于初步设计阶段的可提高线束重量的估算方法。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用电设备信息的飞机全机线束重量估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用电设备信息的飞机全机线束重量估算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全机各系统设备的特点确定用电设备范围,估算用电设备重量;
步骤二、根据所述用电设备在机上布置的位置,确定用电设备区域的尺寸数据;
步骤三、根据基于用电设备信息的飞机全机线束重量估算公式估算全机线束重量,飞机全机线束重量估算公式如下:
mxs=(∑mxt)·ll·lh·lw·η
其中,mxs为线束重量,mxt为用电设备重量,ll为用电设备区域的长度,lh为用电设备区域的高度,lw为用电设备区域的宽度,η为经验系数。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一中,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供电、动力、机电管理、飞控、航电以及武器系统的用电设备,不包括发动机、伺服作动系统的舵机及液压系统的电磁阀。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二中,所述用电设备区域的尺寸不考虑单个成品位置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经验系数η取值为0.012。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步骤四、计算全机线束重量的估算误差,并与采用其他方法的估算误差进行比较,其他方法包括原准机法。
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22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水冰月壤水汽提取模拟实验装置
- 下一篇:软料型材在线切割生产线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