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智能电源控制电路的智能车载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8335.1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5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素华;张利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天天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2H7/20;H02J7/00;H02M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罗郁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源 控制电路 车载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智能电源控制电路的智能车载监控系统,一种带智能电源控制电路的智能车载监控系统,包括:包括多个全景摄像系统、安装于汽车前侧的前雷达探头、安装于汽车后侧的后雷达探头、车载主机系统、全景雷达处理系统以及车载显示器;将控制系统做了全新电路设计,同时把与LED防护装置进行分开设置,LED灯板设置在前壳体上,而控制系统设置在后防护装置上,控制系统的成像芯片设置于芯片板上,实现分离LED与成像芯片两个热源,避免将LED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成像芯片上,影响成像芯片的清晰成像,同时也便于对LED与成像芯片进行分区控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监控系统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一种带智能电源控制电路的智能车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与汽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驾驶员经过长时间的驾驶行车之后,容易产生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的失调,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市场上出现了监测驾驶员行为、面部特征等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其中DMS(Driver MonitoringSystem,驾驶员监控系统)是通过镜头和红外线光源撷取驾驶员的五官后,精确标示出具体方位,根据瞳孔及脸部、注视方向等变化进而分析驾驶员驾驶时的分心程度、疲累状态等,以此提醒驾驶员适当休息。
LED照明装置是为镜头撷取驾驶员五官时提供红外线光源,成像芯片则是将撷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图像的呈现。其中LED的热功耗通常很大,成像芯片功耗相对较小,LED的容许的最大温度(Tj)也比成像芯片容许的最大温度(Tj)高,但LED的热变形对其功能影响不大,而成像芯片的热变形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现有控制系统反应比较慢,加上LED散热系统的参与散热程度不够,也会导致的控制系统成像芯片上的温度过高,影响成像芯片的清晰成像。
现有技术存在技术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已有的车载监控系统不足,提供一种适用性强、安全性能好、大容量的一种带智能电源控制电路的智能车载监控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智能电源控制电路的智能车载监控系统,包括:包括多个全景摄像系统、安装于汽车前侧的前雷达探头、安装于汽车后侧的后雷达探头、车载主机系统、全景雷达处理系统以及车载显示器;所述车载主机系统与全景雷达处理系统连接并向全景雷达处理系统传输车辆行驶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的全景摄像头用于拍摄车辆四侧景象,拍摄后的画面通过全景雷达处理系统拼接处理后形成鸟瞰的全景画面;
其中,全景摄像系统,包括前防护壳体、后防护壳体、LED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前防护壳体与所述后防护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护壳体与所述后防护壳体之间形成腔体,所述LED显示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LED显示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前防护壳体,所述LED显示装置与所述前防护壳体热传导接触,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后防护壳体,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后防护壳体热传导接触;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电源转换模块、充电模块、主控板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和防护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提供稳定16.8V电压,所述充电模块用于管理电池组H5的充放电,所述充电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电源输出端接负载,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板电源模块为所述主控模块提供稳定的3.3V电压,所述主控板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和所述充电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主控芯片U8、漏电保护电路、温度保护电路和指示电路,所述防护模块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负载检测功能,所述防护模块接所述负载和所述主控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天天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天天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8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