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时延校准算法的通信系统中无源互调干扰消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8875.1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8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悦;张宏泽;吴春华;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H04B17/364;H04W88/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苏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校准 算法 通信 系统 无源 调干 消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立于现有移动网络通信设备(BBU和RRU)的基于时延校准算法的消除通信系统中无源互调干扰的方法及设备,属于通信领域,利用在区域集中部署的无线通讯基带单元BBU和多台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增加一台专用的无源互调消除设备EPIMC,在保证干扰抑制效果的同时,不改动和增加现有网络通信设备的负担。同时可根据不同区域部署网络实际需要提供PIM干扰抑制服务的体量,配备不同能力的EPIMC设备单元,实现充分的网络配置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的,涉及于时延校准算法的自适应无源互调(PIM)干扰抑制及专用设备实现。
背景技术
本文将提到的一些专用英文解释:
BBU:基带单元;
RRU:射频拉远单元;
CPRI:通用无线接口;
EPIMC:无源互调消除设备;
PIM:无源互调;
FFT:傅里叶变换;
IFFT:傅里叶反变换。
一般无线通信系统中由无线通讯基带单元BBU负责基带信号的相关运算和信道资源分配。信道资源可统分为下行和上行:在下行信道中,BBU通过通用无线接口CPRI向射频拉远单元RRU发送下行承载,并经由RRU调制成射频信号,在天线处发射;在上行信道中,RRU负责解调天线上接收到的上行射频信号,转化为基带信道并通过CPRI传送给BBU处理。
在通信系统中,由于通信系统本身模拟器件的非理想因素,下行多路发射信号会生成额外的互调信号。在某些特殊频点配置下,下行多路发射信号的互调信号会落入上行信道的接收频带内。其中三阶互调信号能量相对于其他高阶互调更大,对接收信号的干扰也最为显著。在传统无线通信网络部署中,通过巧妙的发射频率选择以及加大发射机天线距离,可以有效避免发射机的PIM干扰。
但随着通信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优质频段资源的日益紧缺,在同一基站覆盖范围同时搭建多个频段的传输信道正在变成运营商的主流选择。因此如何有效的消除多频段网络部署时可能存在的PIM干扰,对于进一步突破通信容量瓶颈迫在眉睫。
FDD通信系统采用的是上下行占用不同频带资源的全双工工作模式,同时也是PIM干扰的主要受害者。PIM干扰会影响接收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接收灵敏度。通常,PIM干扰信号相对于上行信号的能量越大,与上行信号频谱交叠程度越高,接收机灵敏度遭受的损失也越大。
现有关于PIM干扰抑制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将算法集成在现有基站设备单元BBU或/和RRU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线上升级甚至设备更换。同时,PIM干扰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在提高算法复杂度的同时也极大考验着现存设备的可扩展性。
发明内容
现存PIM干扰消除解决方案中,均需要将通信网络中原有的BBU或/和RRU设备,更换为支持PIM干扰消除功能的全新设备,带来极高的成本开销;或者在设备原有的能力资源限制下,增加PIM干扰消除功能的实现,极大的考验着现存设备的软硬件能力,同时也无法保证满足不同区域部署网络实际对PIM干扰抑制服务体量的需求。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在区域集中部署的BBU和多台RRU之间增加一台EPIMC(增强的PIM干扰信号消除)设备,在保证干扰抑制效果的同时,不改动和增加原有网络通信设备负担。同时可根据不同区域实际需要提供PIM干扰抑制服务的体量,配备不同能力的EPIMC单元,提供充分的网络配置灵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时延校准算法的通信系统中无源互调干扰消除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带单元BBU,射频拉远单元RRU及连接所述基带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的通用无线接口CPRI,还包括无源互调消除设备EPIMC,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88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