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控制的微波前置间接热脱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8093.8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2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成德久;黄文涛;王啟华;汪军;杨明;周强;伍毅贤;恽壮志;冯姝姝;王凤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微波 前置 间接 热脱附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的微波前置间接热脱附系统,包括进料斗,进料斗内设置有输出土壤的传送带,传送带呈螺旋状分布在仓体内;仓体内部固定设置有双层锥形体,传送带从双层锥形体顶部螺旋式缠绕到底部,且传送带经仓体底部一侧穿出;双层锥形体的顶部固定安装一个微波辐射板;传送带穿出仓体的一端伸入到辊式破碎机内,辊式破碎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双绞龙螺旋输送机。本发明以金属微波辐射腔体为密闭空间,对土壤进行前期热处理,利用水本身吸波介质的特性,将微波能量转化为热能,对土壤进行增温处理,降低土壤含水率的同时通过水蒸气的热蒸馏将污染物夹带入尾气中,提高间接热脱附能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控制的微波前置间接热脱附系统。
背景技术
热脱附技术按照处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原位、异位热脱附,原位热脱附技术包括热传导脱附技术(TCH)、电阻热脱附技术(ERH)和蒸汽热脱附技术(SEE),异位热脱附是将污染土壤运输至成套设备而完成土壤污染物的去除。此外,热脱附还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对土壤实行增温处理,直接加热是以燃烧土壤以去除污染物,热量利用率高,但是当处理高浓度污染物时,危险系数也高;而间接热脱附,通过间接加热的方式,热源与污染物不直接接触,但现有的间接热脱附装置热效率低、占地面积大、处理量小,且烟气余热没有很好的回收利用,当处理含水量较高的土壤时,还存在设备的堵塞问题。
现有间接热脱附装置缺点:
(1)目前间接热脱附设备多是由水泥、建材等行业的回转窑改造而来,窑体设计没有很好的结合土壤污染特征,热利用率较低;
(2)现有间接热脱附设备处理含水量较高的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时,大量的热量被用于水分的蒸发,从而修复成本和能耗较高,污染物去除效率低。此外,某些热脱附设备还存在系统复杂及二次污染控制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发成套设备;
(3)现有以燃气为热源的间接热脱附设备,烟气余热利用不足,热处理周期长,且污染物处理后浓度及土壤修复效果缺乏及时的反馈。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控制的微波前置间接热脱附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的微波前置间接热脱附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控制的微波前置间接热脱附系统,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内设置有输出土壤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呈螺旋状分布在仓体内;
所述仓体内部固定设置有双层锥形体,所述传送带从双层锥形体顶部螺旋式缠绕到底部,且传送带经仓体底部一侧穿出;
所述双层锥形体由两个大小不同、且相互套接的外椎体和内锥体构成,所述外椎体和内锥体之间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通过尾气收集管连通引风机,
所述外椎体的侧壁上呈螺旋式开设有多个尾气收集孔,所述尾气收集孔位于传送带的上方;
所述双层锥形体的顶部固定安装一个微波辐射板;
所述传送带穿出仓体的一端伸入到辊式破碎机内,所述辊式破碎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双绞龙螺旋输送机;
所述双绞龙螺旋输送机内部输入有燃烧器排出的烟气;
所述双绞龙螺旋输送机上开设有尾气出口,所述尾气出口连通尾气系统系统。
优选的,位于所述进料斗和仓体之间的传送带呈倾斜式分布,传送带外侧安装有保护罩,且传送带上设置有凸出的V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仓体由设置在外层的隔热保温外壳和设置在内层金属板构成,且仓体的侧面上开设有观察窗。
优选的,在传送带穿出仓体底部一侧的上方安装有土壤监测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8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