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围岩定量快速分级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6474.2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任正刚;朱荣辉;王知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3/08;G01N2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融合 隧道 围岩 定量 快速 分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围岩定量快速分级方法与装置,属于隧道围岩监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判别分析法建立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表达式;岩体与岩块纵波速度之比的平方;根据BQ值的大小,将岩体基本级别划分成5个级别;在确定工程岩体的级别时,须定出地下水、软弱结构面和地应力状态对岩体基本质量BQ的影响系数Kl,K2,K3,按公式对BQ进行修正;影响系数根据国标提供的赋值表格确定;数据整合与分类;获取各指标。本发明能够实现公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和现场试验测试,将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超前地质预报以及现场试验测试与围岩分级挂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围岩监测领域,涉及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围岩定量快速分级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岩体结构千变万化,荷载分布模式、大小具有随机性、模糊性、不可预见性,准确确定隧道受力状态很困难,导致现行的隧道结构设计规范多采用围岩分级为前提的类比设计,这是目前工作的客观现实情况,而且多年来的设计与施工都一直这样做,如果摒弃围岩分级,来谈结构设计(特别是隧道施工现场的设计),做一些理论上的研究,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是值得商榷的。研究新的设计方法,还是必须与围岩分级挂钩,与设计与施工的习惯相结合,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生命力,才有可能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隧道施工现场围岩分级判断多采用定性标准,导致围岩分级判断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给隧道现场设计和施工工作带来不便。现在,大多数的公路隧道施工都要求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工作、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现场试验测试工作,将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超前地质预报以及现场试验测试与围岩分级挂钩,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围岩定量快速分级方法与系统就有十分重要的创新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围岩定量快速分级方法与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围岩定量快速分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判别分析法建立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表达式;
BQ=90+3Rc+250Kv
式中:Rc为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单位为MPa;Kv为岩体完整性系数,定义为岩体与岩块纵波速度之比的平方;根据BQ值的大小,将岩体基本级别划分成5个级别;
S2:在确定工程岩体的级别时,须定出地下水、软弱结构面和地应力状态对岩体基本质量BQ的影响系数Kl,K2,K3,按公式对BQ进行修正;影响系数根据国标提供的赋值表格确定,具体公式为:
[BQ]=BQ-l00(K1+K2+K3)
对BQ进行修正后得[BQ],由[BQ]定出工程岩体级别;
S3:数据整合与分类;
S4:获取各指标。
可选的,所述S3具体为:
强度Rc的数据来源为地勘报告;
完整性指标Kv的数据来源为TGP预报与弹性波测试;
地下水修正系数K1的数据来源为超前地质钻孔、瞬变电池超前预报;
软弱结构面修正系数K2的数据来源为地质罗盘测试;
地应力修正系数K3的数据来源为地勘资料或现场测试。
可选的,所述S4具体为:
1)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6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