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5982.9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卢瑞东;陈彬;严锡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捷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张入文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排水 一次性 地漏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包括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头,且所述外壳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及其施工方法,设置的内芯机构,水通过集水头进入到漏水管的内部,漏水管的一端深入到流水腔的内部,水从流水槽流入排水管道内部,且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使得存水管的内部会留存一部分水,形成水封阻挡管道内部的气体与虫进入到房间的内部,且通过设置的限位圈与限位板,起到一定的安装限位的作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
目前安装地漏的方法仍然是在施工过程中预留地漏安装孔,在排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将地漏放入预留安装孔中,并将排水管道插入地漏下端接口,然后用白水泥将地漏和外壁和管壁之间的缝隙填实,不仅耗费工时,而且容易造成泄漏,且管道里的虫与有害气体容易从地漏中进入到居住的房间内部,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及其施工方法,具备便于安装固定,防止管道内的虫和气体通过地漏进入到房间的内部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头,且所述外壳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面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限位盖板与过滤盖板,且所述面板、外壳与连接头的内部均开设有流水腔,且所述流水腔的内部设置有内芯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盖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塞,所述流水腔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下部设置有卡接机构,且所述过滤盖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一侧开设有半球型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条、限位塞均与导向槽卡接,且所述限位盖板、过滤盖板的外壁与流水腔上部的内壁卡接,且所述内芯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过滤盖板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漏水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芯机构包括集水头、限位圈、漏水管、流水槽、存水管与限位板,且所述集水头固定安装于漏水管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限位板固定安装于漏水管上部的外壁,所述限位圈固定安装于流水腔的内部,所述存水管固定安装于漏水管下部的外壁,所述流水槽开设于存水管上部的外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与限位圈之间为搭接,所述漏水管的下端外表面深入到存水管的内部,所述集水头的外径与流水腔的内径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缓冲弹簧、第一限位块、活动腔、导杆、通孔与挡板,且所述通孔开设于漏水管的下端外表面,所述活动腔开设于通孔的一侧,所述缓冲弹簧固定安装于活动腔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安装于缓冲弹簧的一端外表面,所述导杆固定安装于挡板上端外表面的左右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下端外表面与导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端外表面通过缓冲弹簧与活动腔弹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安装腔、压缩弹簧、第二限位块与限位球,且所述安装腔开设于面板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压缩弹簧固定安装于安装腔的内部,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安装于安装腔的一端外表面,所述限位球固定安装于第二限位块的一侧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捷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捷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59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