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链路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5044.9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6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12 | 分类号: | H04W4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张博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选择 用户 设备 网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链路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通信方法用于第一用户设备,该通信方法包括:分别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测量第一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链路质量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质量;利用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中选择的工作链路进行通信,所述工作链路依据测量到的不同的链路质量度量和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各自对应的链路质量度量的合格判断标准共同确定。本发明能够使用户设备选择可靠性更高的工作链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链路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目前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支持通过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链路(可以称之为Uu链路)和用户设备或类用户类设备之间的第二链路(可以称之为旁链路,或者Sidelink链路,或者SL链路)进行通信。
对于上述支持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而言,在进行通信业务时,需要在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进行选择用于通信的工作链路。
相关技术中,用户设备选择工作链路的准则可以下行和/或上行,选择工作链路的操作可以是用户设备自主决策,也可以是用户设备辅助下的网络决策,分别说明如下。
用户设备选择工作链路的准则可以是上行链路最优原则,则用户设备在SL链路的链路质量度量的判断参数可以包括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接收端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以及接收端用户设备的天线数等;用户设备在在Uu链路的链路质量判断参数可以包括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的RSRP以及CSI。
用户设备选择工作链路的准则可以是下行链路最优原则,则用户设备在SL链路的链路质量度量的判断参数可以包括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旁链路CSI和接收端用户设备的RSRP;用户设备在在Uu链路的链路质量判断参数可以包括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Uu链路CSI和RSRP。
然而上述方案选择的工作链路并无法保证用户设备的正常工作,主要原因在于基站设备和类终端设备发送功率,天线数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仅仅对比上行,或仅仅对比下行都是难以保证链路选择的足够可靠,往往基于上行最优来选择时,下行可能变差;而基于下行最优来选择时,上行可能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链路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能够使用户设备选择可靠性更高的工作链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用于第一用户设备,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分别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测量第一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链路质量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质量;
利用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中选择的工作链路进行通信,所述工作链路依据测量到的链路质量和所述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各自对应的链路质量合格判断标准共同确定。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路选择方法,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链路选择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各自的链路质量度量的合格判断参数的测量结果;
发送指示信息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中选择的工作链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50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