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能源互补蓄联热泵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3212.0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森;唐华强;吴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碳中和绿色建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07;F24F13/02;F24S20/40;F24D3/00;F24D3/14;F24D3/18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能 互补 蓄联热泵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源互补蓄联热泵空调系统,包括蓄能水箱和户式地源热泵,所述户式地源热泵包括地源热泵换热器;所述户式地源热泵通过通水水路与蓄能水箱构成回路系统;构成的回路系统通过地源热泵换热器交换地下热源;而户式地源热泵内经过换热后的热源通入到地暖和新风系统内。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源互补蓄联热泵空调系统能有效的保障空调系统的制热和制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能源互补蓄联热泵空调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空调在夏天为我们居住的室内进行降温,在冬天为室内进行升温,以确保舒适的居住环境的作用;而冬天如果水温不足时,需要空气源热泵对空调系统的水温进行升温,并且能通过地源热泵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源来快速调节水温,以便于室内能保证适宜的温度,提高居住舒适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源互补蓄联热泵空调系统能有效的保障空调系统的制热和制冷的效果。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能源互补蓄联热泵空调系统,包括蓄能水箱和户式地源热泵,所述户式地源热泵包括地源热泵换热器;所述户式地源热泵通过通水水路与蓄能水箱构成回路系统;构成的回路系统通过地源热泵换热器交换地下热源;而户式地源热泵内经过换热后的热源通入到地暖和新风系统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系统和空气能热泵;所述蓄能水箱分别与太阳能系统和空气能热泵连通;所述蓄能水箱串联多个户式地源热泵;所述户式地源热泵内水经过蓄能水箱通过太阳能系统和空气能热泵调节温度后输送至用户室内。
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吹散结构和聚能结构;所述聚能结构包括聚能板和提拉结构;所述聚能板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新风系统的导水管路连通设置;所述聚能板侧壁上间距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对应设置有弹性膜;所述提拉结构的运动端带动弹性膜来回进出空腔,且所述吹散结构吹散弹性膜内凝聚的热气或冷气于室内;所述新风系统的导水管串联连通多个空腔;所述通孔边缘向空腔内部突进形成凸槽;所述凸槽上对应固设弹性膜;所述凸槽内与弹性膜之间形成凝聚腔室;若干所述凝聚腔室处于空腔范围内,且所述凝聚腔室敞口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聚能板侧壁上若干通孔之间设置提拉结构;所述提拉结构包括固定杆和伸缩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于聚能板侧壁上;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上固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伸缩装置与伸缩杆一端驱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对应嵌入凸槽内;所述所述伸缩杆嵌入端通过半圆片固定于弹性膜中部;所述伸缩杆带动弹性膜运动推挤出凝聚腔室内的凝聚热气或冷气;若干所述凝聚腔室敞口范围形成扩散区。
进一步的,所述吹散结构包括吹风风机;所述吹风风机对应设置于新风系统的安装板上;所述吹风风机的吹风方向与扩散区相交,且所述吹风风机靠近聚能板一侧设置,且所述吹风风机向远离聚能板一侧倾斜吹向扩散区。
进一步的,所述地暖内包括辐射板;所述辐射板分别铺设安装于房屋地板以及天花板内;相对的所述辐射板分别向室内传导辐射热气或冷气;所述辐射板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开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内对应填充设置有毛细管;若干安装板相互拼接形成辐射板,且若干所述毛细管对应拼接连通;所述毛细管分别与通水管连通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槽槽底为矩形,且所述填充槽相对顶部为半圆形;所述填充槽顶部对应朝向调节的室内设置;所述毛细管对应填充槽槽底一侧固设有隔绝块;所述隔绝块与填充槽槽底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所述毛细管与隔绝块为一体结构设置;所述隔绝块内部间距开设有若干隔层,所述隔层中空设置;若干所述隔层之间通过阻热块隔绝;所述隔层截面为弧型,且所述隔层对应适应于与毛细管底部;
所述隔绝块底部开设有真空层;所述真空层与隔层间距设置,且所述真空层与隔层之间夹设有保温层;若干所述真空层沿毛细管延伸方向间距设置;所述真空层与隔层交错设置,且所述阻热块正对于真空层中部;所述真空层平行于填充槽槽底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碳中和绿色建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碳中和绿色建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3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