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流式水下推进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0918.1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7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周乐;邢普;吴晓辉;吴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G8/08 | 分类号: | B63G8/08;B63G8/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任苇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流式 水下 推进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流式水下推进器,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系统和用于提供推向力的水循环系统以及用于固定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端连接有所述水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壳体下端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可替换端盖。本发明水循环结构采用双腔体设计,外腔体有很大的水接触面积,采用圆周形状增大进水口的进水量,内腔体前端突出于壳体表面用以减少进水口与出水口水流紊乱的干扰,前端出水口采用外收缩型喷口以提高水流速增大传动效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法兰连接实现易维修易更换零件的优点,连接装置用以模块化连接,提高设备整体设计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推进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辐流式水下推进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水下探索热情的高涨,水下航行器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推动了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
传统的水下航行器多采用螺旋桨产生主推进力,并通过舵面进行姿态的调控。虽有一定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但也存在若干不足,如空泡噪声较大、难以调控低速大转角运动。当今的水下航行器逐渐采用喷水推进器作为驱动力,用来减少空泡噪声和提高控制能力,结构设计类似于喷气式飞机的前进后出的喷气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对于整体设备的设计有很大的限制。
针对水下推进器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以提高水下航行器的整体设计灵活性,为水下航行器的进一步发展做技术铺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辐流式水下推进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辐流式水下推进器,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系统和用于提供推向力的水循环系统以及用于固定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端连接有所述水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壳体下端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可替换端盖;
所述动力系统通过传动系统连接螺旋桨,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前座电机,所述传动系统包括D形轴,所述前座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前座电机外侧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前座电机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D形轴连接螺旋桨,所述传动系统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导流片,所述内壳体外侧设置有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顶部通过所述导流片连接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外腔室,所述内壳体和所述螺旋桨之间形成内腔室。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下端可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子弹头端盖。
如此设置,所述子弹头端盖为装置提供合理的外部轮廓,且方便更换。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为螺纹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的螺纹连接所述可替换端盖或所述子弹头端盖,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第二壳体。
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用于安装和稳定,方便安装和后期维护。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所述外壳体、所述导流片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一体成型并且配合内部的内腔室和外腔室,外腔体有很大的水接触面积,采用圆周形状增大进水口的进水量,内腔体前端突出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用以减少进水口与出水口水流紊乱的干扰,前端出水口采用外收缩型喷口以提高水流速增大传动效率。
优选的:所述D形轴键连接螺旋桨和所述前座电机。
如此设置,键连接保证了动能传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09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无纺布行进过程中跑偏的限位机构
- 下一篇:水岩耦合实时反应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