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侧的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9524.4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1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崔琪楣;许晓东;刘佳慧;陈宁宇;周翔;孙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H04W74/00;H04W74/08;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陈炜;高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通信 基站 用户 装置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侧的装置与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关于未授权频段检测的指令;检测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以及向基站报告所检测的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其中,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检测本小区未授权频段上的发现参考信号(DRS),并基于DRS执行与基站的粗同步。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0月20日、发明名称为“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侧的装置与方法”的第201410559279.7号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侧的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过使用用户终端辅助来实现多个通信系统共同占用未授权频段的技术。
背景技术
LTE(长期演进)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UTM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LTE系统引入了OFDM和多天线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传输技术,显著增加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LTE无线网络结构更加扁平化,减小了系统时延,降低了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
LTE最初只被设计应用于授权频段,且各个运营商占用不同的授权频段。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无线宽带数据的飞速增长,LTE网络得到了高速发展,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运营商们把目光投向了未授权频段。此外,充分利用未授权频段也可以使运营商和设备商们现有的LTE硬件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共享技术来使得多个非授权通信系统能够同时使用未授权频段进行通信,从而提高未授权频段的频率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的装置,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该装置所在的小区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发送关于未授权频段检测的指令;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用户设备接收表示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的信号;以及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单元接收的信号确定是否使用未授权频段进行通信,其中,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包括占用/空闲以及占用系统类型,占用系统类型包括非授权通信系统以及授权通信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的方法,包括:向用户设备发送关于未授权频段检测的指令;从用户设备接收表示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的信号;以及基于所接收的信号确定是否使用未授权频段进行通信,其中,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包括占用/空闲以及占用系统类型,占用系统类型包括非授权通信系统以及授权通信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侧的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服务于该装置的基站接收关于未授权频段检测的指令;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检测单元检测的占用状况向基站发送未授权频段状态指示信号,其中,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包括占用/空闲以及占用系统类型,占用系统类型包括非授权通信系统以及授权通信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侧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关于未授权频段检测的指令;检测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以及根据所检测的占用状况向基站发送未授权频段状态指示信号,其中,未授权频段的占用状况包括占用/空闲以及占用系统类型,占用系统类型包括非授权通信系统以及授权通信系统。
依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侧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其上记录有该用于实现上述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侧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5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