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中台的影院智能排片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9301.8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0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周芸;刘伟;王立;严奎;叶贞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数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5 | 分类号: | G06F16/25;G06F16/28;G06K9/62;G06N3/08;G06N2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影院 智能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数据中台的影院智能排片方法及系统,其中排片系统包括数据中台、算法后端以及展示前端,其中算法后算与数据中台通信连接,展示前端与数据中台通信连接。数据中台用于存储设置数仓,数仓用于存储数据,在本例中为排片的参数以及票房等数据;算法后端设置有算法引擎,其中算法引擎基于算法模型开发获得,算法后端能够对影片进行自动排片;算法前端包括显示器,算法前端设置有商业智能分析工具,其中商业智能分析工具能够获取图表,并在显示器上进行展示;通过设置算法模型,学习历史的相关参数,结合票房数据,实现自动进行排片的方法,节省排片人员的培养和精力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数据中台的影院智能排片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中台技术的日益成熟,数据的成熟度模型越来越高,其中数据中台的运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全面推动了各个传统行业的更新与升级,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
中国电影院线已经存在并发展了近20年,在这段时间里电影院模式的革新并不多,更多的是在于设施的更新,比如杜比音效、IMAX巨幕等等。目前的电影院线面临着劣质产能过剩、组织结构臃肿、商业模式陈旧、互联网化程度低等商业瓶颈。其中在电影院的排片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个人判断进行排片,但是由于个人能够获取的数据有限,而且会带有主观的因素,并不能准确反映观众的喜好,导致最后的排片效果难以达到最佳,甚至难以达到预期。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统筹数据,并根据数据内容实现快速智能排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数据中台的影院智能排片方法及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一种基于数据中台的影院智能排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部署云主机;其中云主机用于承载系统以及存储数据;
步骤2:云主机接收数据,包括通过API接口接收电影专资数据,通过Sqoop抽取其他业务库数据,通过Flume定时抽取系统日志数据;
步骤3:将步骤2中获得的数据进行ETL处理,并形成三层数仓,包括ODS数据层,DWD层数据以及DM层数据;其中ETL处理表示将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以及加载的操作;
步骤4:对DM层数据进行高峰时段数据拟合,获得离散的数据集,使DM层的数据保持实时性和准确性;
步骤5:校验历史排片的相关参数与拟合后的离散数据集的关系,并通过相关参数的调整输入,绘制曲线,并将曲线数据存储在数仓内;
步骤6:通过无监督学习算法找出相关参数与曲线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获得算法模型;
步骤7:通过随机森林算法优化算法模型,并根据优化后的算法模型获得最优排片结果以及对应的参数设置;其中最优排片结果表示在该排片下能够为影院带来最大的票房收益,参数设置表示影片排片的相关数据,包括播放时间段;
步骤8:通过商业智能分析工具获得关系图表,该图表用于展现所有的排片结果与票房收益之间的关系,包括最优排片结果,结束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对DM层票房数据进行高峰时段数据拟合,拟合后得到离散数据分布集,其中拟合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对DM层票房数据进行抽样、实验的方法,获得若干离散的数据;
步骤42:对离散的票房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得到更加密集的离散数据分布集;
所述步骤42中,拟合后的数据需要与步骤41中获得的离散的数据相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数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数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通信激光器半导体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