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直写石墨烯/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免疫传感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8593.3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霞;汪广源;龙彩霞;陈毅挺;黄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8;G01N33/543;G01N33/574;B23K26/00;B82Y1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石墨 贵金属 纳米 颗粒 复合 电极 制备 免疫 传感 应用 | ||
1.一种激光直写石墨烯/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设计三电极系统微电极图案,采用激光器,在高绝缘PI膜上打印出石墨烯微电极;
于工作电极区域部分滴加贵金属前驱体试剂,激光锚定工作区域,通过激光诱导纳米贵金属颗粒生成,并直接沉积石墨烯表面;
Ag/AgCl浆涂在参比电极上,导电银浆作为信号输出接头,聚二甲基硅氧烷固定工作区域面积,从而形成激光直写石墨烯/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直写石墨烯/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步骤2)中激光打印或激光诱导的条件为:激光器波长450 nm, 电源电压12 V,激光强度50~100,打印深度5~30,电极工作区域直径4 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直写石墨烯/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步骤2)激光打印或激光诱导的条件为:激光器波长450 nm, 电源电压12 V,激光强度90,打印深度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直写石墨烯/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贵金属前驱体试剂为氯金酸、氯铂酸、硝酸银水溶液中的一种,质量浓度为1~10%,体积1~10 μL,自然晾干。
5.一种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抗体的组装:巯基十一酸溶液滴加到权利要求1所制备的激光直写石墨烯/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电极的工作界面,孵化一段时间,水洗,晾干;接着于工作电极表面滴加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 N-羟基琥珀酰亚胺混合液,室温静置1小时;电极水洗晾干;工作电极表面滴加抗体溶液,孵化,水洗晾干;接着滴加5 μL 1wt%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封闭, 室温静置1h,水洗晾干,冷藏,获得组装抗体的复合电极;
2)将样品溶液滴加到步骤1)所制备组装抗体的复合电极的工作区域,吸附一段时间,取出电极,水洗晾干;
3)滴加铁氰化钾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监测峰电流的变化,从而构建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巯基十一酸水溶液,浓度1~20 mmol/L,体积1~10 μL,孵化时间为5~60 min;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摩尔比为1:1,浓度0. 1~10 mmol/L,体积5 μL,分3次滴加,每次间隔20 min,共计孵化时间60 min;所用抗体与目标抗原匹配,浓度为0.1~1mg/m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样品为肿瘤标志物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糖链抗原15-3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的一种,浓度0.01~100 ng/mL,体积5~10 μL,孵化时间为5~60 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峰电流采用循环伏安法检测,电介质溶液为20 μL 5 mmol/L铁氰化钾含1.0 mol/L氯化钾混合溶液, 扫描范围-0.4~0.4 V,扫速0.1 V/s。
9.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制备所得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检测肿瘤标志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江学院,未经闽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859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