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婴幼儿促生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微生物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8153.8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花琳琳;蔡莉娜;林粤婷;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23L33/135 | 分类号: | A23L33/135;A23L33/155;A23L33/15;A23L33/125;A23L33/16;A23L33/21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柏琼琼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婴幼儿 肠道 生态环境 微生物 制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婴幼儿促生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微生物制剂,旨在解决配方奶制品喂养的婴幼儿无法得到母乳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双歧杆菌35~40份、乳杆菌35~40份、维生素0.5~1.5份、乳糖10~20份、乳酸钙5~10份、低聚果糖5~10份。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中菌剂与肠黏膜上皮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固定的菌膜结构,构成肠道定植益生菌;通过维护肠壁吸收、分泌功能;与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钙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婴幼儿促生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微生物制剂。
背景技术
婴幼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婴幼儿营养不良时,不仅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而且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疾病。母乳是被认为是婴幼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但尚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婴幼儿母乳喂养不足,需要选择配方奶制品。
婴幼儿期消化系统尚未成熟,母乳中含有多种微生物菌类,喂养时母亲可将母体的微生物菌群转移给婴幼儿,在幼儿肠道内定植,益生菌与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帮助食物消化,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然而,配方奶制品喂养的婴幼儿无法得到母乳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
因此,研发一种供婴幼儿与配方奶配合食用的微生物制剂,以使其肠道微环境与健康生长平衡,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婴幼儿促生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微生物制剂,以期能够解决配方奶制品喂养的婴幼儿无法得到母乳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用于婴幼儿促生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微生物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双歧杆菌35~40份、乳杆菌35~40份、维生素0.5~1.5份、乳糖 10~20份、乳酸钙5~10份、低聚果糖5~10份。
优选的,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D、维生素K、叶酸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用于婴幼儿促生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微生物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双歧杆菌35~40份、乳杆菌35~40份、维生素D 0.2~0.5份、维生素K 0.3~0.5份、叶酸 0.2~0.5份、乳糖10~20份、乳酸钙5~10份、低聚果糖5~10份。
优选的,所述双歧杆菌为婴儿双歧杆菌R0033。
优选的,所述乳杆菌为鼠李糖乳杆菌LG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用于婴幼儿促生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微生物制剂中益生菌(婴儿双歧杆菌R0033和鼠李糖乳杆菌LGG)与肠黏膜上皮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固定的菌膜结构,构成肠道定植益生菌;通过维护肠壁吸收、分泌功能;与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钙剂协同作用,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仪器设备;所涉及的试剂和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试剂和培养基;所涉及的试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用于婴幼儿促生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婴儿双歧杆菌R0033 36份、鼠李糖乳杆菌LGG 35份、维生素D 0.3份、维生素K 0.5份、叶酸 0.2份、乳糖 15份、乳酸钙 5份、低聚果糖8份。
其中,婴儿双歧杆菌R0033和鼠李糖乳杆菌LGG均为为冻干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8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