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明渠输水系统事故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5791.4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3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管光华;樊甲伟;冯晓波;刘王嘉仪;贾梦洁;朱哲立;郭兴涛;黄一飞;曹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6;G06Q50/06;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杨宏伟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明渠 输水 系统 事故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渠输水系统事故识别方法,首先建立实际渠道的仿真模型;然后将用水计划作为输入量,通过仿真模型仿真计算得到不同时刻各渠池的闸门目标开度、下游目标水位以及目标过闸流量;将实测得到各渠池闸门前后的水位、闸门开度以及过闸流量作为输入量,结合仿真计算得到的目标值得到绝对最大闸门开度偏差、最大水位偏速、末态流量增量和末态水位增量四个判断指标,根据四个判断指标判断是否发生事故、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渠池等信息。得到的事故源信息将为应急调度提供依据,有利于快速启动应急预案,降低事故不利影响,防止事故进一步蔓延或引发次生灾害,有利于保障高效供水和渠系或者引水工程本身结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领域,涉及一种渠道自动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明渠输水系统事故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m3,目前有16个省(市、区)人均水资源低于严重缺水标准,有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同时我国水资源还呈现出①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频发,供需矛盾突出;②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③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特点。
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投入大量资金,众多水利工作者贡献、付出了诸多智慧与汗水,为我国设计、建设了诸多用以灌溉的灌溉渠系,和用以缓解地区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长距离引水工程。我国灌区普查资料显示,全国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及以上灌区456处,设计灌溉面积达2.80亿亩;设计灌溉面积1万~30万亩灌区7316处,设计灌溉面积2.33亿亩;50~1万亩灌区205.82万处,设计灌溉面积3.42亿亩,总体规模是十分庞大的。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一大批以解决城市供水供需矛盾的大型引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引青济秦、引黄入晋、东深供水等工程,其长度大都在100~200km,其中南水北调中线更是突破了1200km。
诸如此类灌溉渠系以及引水工程都是以明渠为主作为输水建筑物的,将其定义为明渠输水系统。此类明渠输水系统往往会由于运行管理不善,或者特殊地质条件或者不良气象条件,引发突发事故,对系统平稳运行带来巨大挑战,甚至引发较大的次生灾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引江济汉工程为例,推荐线-龙高Ⅰ线有70%的渠道经过膨胀土分布区,在渠道开挖和运行过程中,其边坡可能产生胀缩变形破坏,进而引发失稳事故,再如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焦作至沧河,长约100km的区段内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漕河段岗头隧洞曾发生过泥石流,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总干渠高填方渠道累计48段,总长度53.3km,此类高填方渠道在极端工况或暴雨情况下较易发生决口事故。由于我国灌区分布极为广泛,因此由于部分灌区较差地质条件,管涌等渗透破坏事故也时有发生。因为闸门的操作不当或者降雨汇流入渠也可能引发渠道漫溢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5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纳米高速分散机
- 下一篇:一种墙体任意位置厚度精确检测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