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催化活性的Fe-Se析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1569.7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吴艺辉;张原;王宇鑫;何震;郭平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052 | 分类号: | C25B11/052;C25B11/075;C25B11/061;C25B1/04;C25D9/08;C25D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杭行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活性 fe se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催化活性的Fe‑Se析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导电基体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电沉积的方式在预处理的导电基体上沉积Fe、Se元素,形成具有高析氢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的Fe‑Se析氢电极。合成的Fe‑Se析氢电极具有较低的析氢过电位和电化学稳定性,可广泛地作为碱性电解水析氢电极材料,采用恒电位电沉积,制备过程时间短,所需设备简单,可以获得成分均匀,晶粒尺寸细小,厚度一致,内应力小的镀层,采用电沉积技术可获得与基底材料结合牢靠的Fe‑Se析氢电极材料,防止了电极材料在析氢反应过程中的脱落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采用该方法所制备的Fe‑Se析氢电极可广泛应用于碱性电解水制氢工业,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气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催化活性的Fe-Se析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氢气因其具有储量丰富、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新型能源载体。在众多的制氢技术中,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无污染、制氢纯度高、制备工艺简单的制氢方法,是实现工业化制氢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极化现象的存在,水分解反应实际所需电位远高于其理论电位,导致能耗增加,效率降低。目前贵金属铂及其合金是最为有效的析氢催化剂,但价格高昂、资源稀少以及电化学稳定性较差等不足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因此,开发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非贵金属电极材料迫在眉睫,是当前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开发低成本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碳化物、磷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等。在众多研究的析氢电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硒化物(TMSes)由于导电性较高、价态多变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析氢催化剂材料。其中,铁在地壳储量最丰富,成本最低,毒性及其微弱,发展基于铁基硒化物的HER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合成过渡金属硒化物的方法有:水热/溶剂热法、烧结法、电沉积法等。中国专利文件CN110314690A公开了一种具有异质界面耦合的双金属硫化物Ni3S2/FeS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如下:通过电沉积法制备含有Ni和Fe的双金属氢氧化物前驱体,通过原位的硫化处理,形成具有异质界面的双相Ni、Fe硫化物复合材料。但是,上述催化剂都存在过电位高或者稳定性差,制备方法复杂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催化活性的Fe-Se析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选用导电性能好、结构稳定的三维结构的泡沫镍材料为基底材料,采用电沉积法一步合成Fe-Se析氢电极。Fe-Se析氢电极表现出优异的析氢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是一种具有广泛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析氢催化剂材料。该制备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制得的Fe-Se析氢电极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和优异的析氢性能。电沉积法是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溶液里的正负离子进行定向迁移,阳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阴极获得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在基体表面形成镀层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催化活性的Fe-Se析氢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镍基体和沉积在所述镍基体表面的Fe-Se镀层,所述Fe-Se镀层包括以下原子百分含量的组分:Fe:20~70%,Se:30~80%。
进一步地,所述的Fe-Se镀层包括以下原子百分含量的组分:Fe:40~60%,Se:40~60%。
进一步地,所述的Fe-Se镀层包括以下原子百分含量的组分:Fe:40%,Se:60%;或Fe:45%,Se:55%;或Fe:55%,Se:45%。
进一步地,所述的Fe-Se镀层的厚度为10~40μm。
进一步地,所述的Fe-Se镀层的厚度为30μm或25μm或20μm。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催化活性的Fe-Se析氢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底异物检测机
- 下一篇:一种SOEC和AEL电解耦合固体循环储放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