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染性疾病康复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1216.7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6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伯礼;张俊华;刘清泉;杨丰文;黄明;郭永明;宋新波;张晗;王跃飞;常艳旭;刘二伟;郑文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31/00;A61P31/14;A61P39/00;A61P3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袁志明 |
地址: | 30019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染 性疾病 康复 中药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染性疾病康复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该中药组合物包含中药材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清半夏、玄参、麸炒苍术、陈皮、甘草、北柴胡、升麻、薏苡仁、黄芩、马鞭草、芦根和淡竹叶的物理加工的产品或它们的活性提取物,且还可以包含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用于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有效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的中药组合物和中药制剂。本发明还涉及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和中药制剂的方法,以及该中药组合物和中药制剂用于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的用途。
背景技术
从疾病的临床治愈到患者生理机能的完全恢复,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康复阶段。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的恢复一直是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证明,中医药不但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可以加快疾病治愈和恢复进程、促进患者生理机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或严重疾病以及在疾病临床治愈后患者康复等方面的应用有着悠久历史和显著效果。
新冠肺炎患者经过积极救治,病毒检测两次核酸转阴,肺部影像趋于好转就可以出院,而此时患者只是没有了传染性并不是临床治愈。根据中医学理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属于湿毒郁肺症,新冠肺炎病毒转阴后,由于经过高热、发炎的过程病人普遍阴阳俱损,气、阴俱虚且余热未清。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有不少还存在呼吸活动后憋喘、肺的炎症尚未吸收、免疫指标紊乱、脏器功能损伤和嗅觉味觉障碍等,伴有头晕、疲乏、肌肉酸痛、心悸、盗汗、注意力难集中、焦虑、烦躁、失眠、抑郁状态等表现,这些后遗症需及时进行中西医康复干预,以使患者尽早康复。因此,如何有效处理新冠肺炎后遗症或并发症问题以使患者尽早康复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需求。
因此,对适用于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的中药组合物和中药制剂存在未满足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有效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的中药组合物和中药制剂,该中药组合物和中药制剂包含有效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的中药材或其活性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中药组合物或中药制剂有效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的方法,或可替代地提供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有效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申请的发明人长期关注一些重大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康复问题,并一直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中医药理论,在中医古代验方的基础上,本发明人研究确定了一个中药组方,且已通过试验证明了该组方能够有效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可以从不同方面描述本发明,这些方面及其任何形式中所描述的发明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相互结合构成本发明的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有效预防、治疗或缓解感染性疾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或促进受损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恢复的中药组合物和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由任何形式的如下中药材组成或制成:
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清半夏、玄参、麸炒苍术、陈皮、甘草、柴胡、升麻、薏苡仁、黄芩、马鞭草、芦根和淡竹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