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侧缝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8348.4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2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国;叶明安;水根妹;倪森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兴知捷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8 | 代理人: | 周文停 |
地址: | 3145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交错 一隔一浮线 圆筒 组织 编织 方法 针织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侧缝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圆筒编织时,在边缘交接处通过翻针和编织将连续两针编织或者两针不织的两个针位其中一个针位的线圈通过翻针使其一直位于浮线后面,从而达到不露于织片表面的效果,使得组织更加平整且外观连续一致。本编织方法通过对边缘编织针法的设置,使得侧缝衔接外观更加平整并与组织一致,增加其实用性,从而为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结构的编织提供了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改善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侧缝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背景技术: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交错一隔一浮线组织是由一针编织一针不织依次沿针位和编织行数交错排列编织形成。由于其组织特性为左右针位交错衔接,所以进行圆筒编织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黑色实线为编织第一行,白色空心线为编织第二行,在这过程中第一行和第二行衔接处,会出现两针均为编织或者两针均为不织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组织结构效果,如图4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侧缝的编织方法,通过对边缘编织针法的设置,使得侧缝衔接外观更加平整并与组织一致,增加其实用性,从而为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结构的编织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改善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侧缝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圆筒编织时,在边缘交接处通过翻针和编织将连续两针编织或者两针不织的两个针位其中一个针位的线圈通过翻针使其一直位于浮线后面,从而达到不露于织片表面的效果,使得组织更加平整且外观连续一致。
作为优选方式,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纱嘴右行编织后针床奇数针位线圈,再左行编织前针床偶数针位线圈,此为起底线圈;
步骤2:将后针床编织区域最左侧针位线圈前翻至前针床编织区域外左侧空针位;
步骤3:纱嘴右行编织后针床偶数针位线圈;
步骤4:将步骤2翻针前针床空针位的线圈翻回后针床编织区域最左侧针位;
步骤5:纱嘴左行编织前针床奇数针位线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改善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侧缝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的针织物。
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对边缘编织针法的设置,使得侧缝衔接外观更加平整并与组织一致,增加其实用性,从而为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结构的编织提供了新的方法;本发明突破了传统产品工艺方法的局限性,属于业内首创,对更好地诠释设计理念和提高产品的品质感、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起到一定的作用,为针织产品开发及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工业实用性方面,本发明的编织方法能广泛应用于所有电脑横机。可满足并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推动我国针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编织而成的工艺侧缝的线圈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的线圈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圆筒编织侧边衔接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工艺侧缝的线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8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生理盐水注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隧道开挖的模型试验及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