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杆、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8334.2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3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宋利军;廖伟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稳先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50;A24F40/53;A24F40/90 |
代理公司: |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44470 | 代理人: | 朱鹏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杆,包括电池和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电路包括与电池正极电连接的电源供电引脚,与电池负极电连接的电源接地引脚,以及系统接地引脚;烟杆包括用于与烟弹电连接的顶针正极和顶针负极,系统接地引脚与顶针负极电连接,电源接地引脚与顶针正极之间串联两个NMOS管;烟杆在船运模式下,系统接地引脚与电源接地引脚之间断开连接;烟弹与烟杆连接,电池保护电路检测感知系统接地引脚电压变化,控制烟杆退出船运模式。还提供一种电子烟,有效实现了根据烟杆和烟弹的连接状态,自动检测进入或退出船运模式,有利于节约能耗,不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的体验。同时具有低成本、集约化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杆、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电子烟包括烟杆和烟弹,二者通常是分开的,被消费者购买以后将烟杆和烟弹组装在一起后进行吸食使用。雾化器、控制电路、电池等通常是设置在烟杆中,雾化器包括储存烟油的烟油管以及给烟油管加热产生烟雾的发热丝,通过控制发热丝的功率来调节烟雾量。
现有的电子烟不能在工作状态、待机状态、休眠状态中自动切换,导致电子烟功耗较大,影响电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
因此,希望电子烟的烟杆能够根据与烟弹的连接情况,自动进行工作状态转换,从而在烟杆和烟弹脱离后,烟杆自动进入到低功耗的船运模式,而在烟杆和烟弹连接后,烟杆自动退出船运模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烟杆、电子烟。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杆与烟弹连接后,烟杆不能自动退出船运模式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在现有烟杆的控制电路基础上,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尽可能减少元器件改动、尽可能降低实现成本的集约化改进问题。以及通过插入烟弹,烟杆自动退出船运模式,拔出烟弹,烟杆自动进入船运模式,不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的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烟杆,所述烟杆包括电池和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与所述电池正极电连接的电源供电引脚,与所述电池负极电连接的电源接地引脚,以及系统接地引脚;所述烟杆包括用于与烟弹电连接的顶针正极和顶针负极,所述系统接地引脚与所述顶针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地引脚(GND)与所述顶针正极之间串联两个串联的NMOS管,其中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电连接,与所述顶针正极电连接的连通极对应的是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接地引脚(GND)电连接的连通极对应的是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系统接地引脚(VM)电连接的控制极对应的是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第二NMOS管的栅极的共同电连接处;所述烟杆在船运模式下,所述系统接地引脚与电源接地引脚之间断开连接;烟弹与所述烟杆连接,所述电池保护电路检测到所述系统接地引脚电压变化,控制所述烟杆退出船运模式。
优选的,烟弹与所述烟杆连接,电池保护电路的内部检测电路检测到系统接地引脚的电压低于预设阈值而输出第二状态信号,电池保护电路根据第二状态信号控制烟杆退出船运模式。
优选的,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与系统接地引脚电连接的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内部电阻Rn1后接所述电源供电引脚,所述系统接地引脚还电连接内部检测电路;所述烟杆在船运模式下,所述系统接地引脚与电源接地引脚之间的第二开关单元断开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接通,所述内部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系统接地引脚的电压为等于所述电源供电引脚接入的电池电压,而输出第一状态信号;烟弹与所述烟杆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栅极之间接入烟弹内阻,由此在所述系统接地引脚与电源接地引脚(GND)之间通过烟弹内阻、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进行放电,所述系统接地引脚的电压V1随着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放电而降低,所述内部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系统接地引脚的电压低于阈值而输出第二状态信号;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根据第二状态信号,控制所述烟杆退出船运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稳先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稳先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8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