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8102.7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陈建航;周宇;李惠娇;邓智文;张富森;陈一乔;廖志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E02D5/3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晁永升 |
地址: | 5100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桩桩 头浮浆 处理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灌注桩成孔;对灌注桩成孔浇筑混凝土,以使浇筑后的桩顶达设计标高;获得浇筑后桩顶的浮浆的体积及水灰比,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配置混合料,所述混合料至少包括粗骨料;将所述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振捣,以形成桩头的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的灌注桩。本申请实施例根据该浮浆的体积及水灰比配置混合料后直接投入浮浆中,从而使得混合料利用原有桩头的浮浆进行成型,可以减少凿除桩头的工序,进而降低施工及材料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灌注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下落高度较大,且浇筑速度较快,骨料在桩孔深部沉积较多,加上振捣过程混凝土的离析,容易在桩顶形成浮浆层,导致桩顶混凝土强度较低,为了保证设计标高位置的桩体强度,要求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灌注量,浮浆层桩体处于设计标高以上,成桩后凿除,俗称“破桩头”。《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不同类型灌注桩的混凝土超灌高度做了规定,一般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应控制成桩桩顶高度比设计桩顶标高超灌高度不少于500mm。
传统桩基施工工艺造成桩长比设计桩长大不少于500mm,破桩工艺仍需要投入人工和机械,增加了施工工序,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在一些施工工艺中,会抽取部分浮浆,将该浮浆与含有胶水或多种其他强化硬度的材料进行混合后再进行投入,使得桩头部分的强度获得加强。虽然不需要凿除桩头但抽取浮浆、加入胶水和强化硬度材料混合等工序较多,需要额外耗费其他建筑材料,成本较高相对不划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灌注桩桩头浮浆处理的施工方法,可以降低灌注桩的施工成本。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
形成灌注桩成孔;
对灌注桩成孔浇筑混凝土,以使浇筑后的桩顶达设计标高;
获得浇筑后桩顶的浮浆的体积及水灰比,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配置混合料,所述混合料至少包括粗骨料;
将所述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振捣,以形成桩头的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的灌注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料还包括具有第一水灰比的水泥浆。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配置混合料,包括:
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计算出粗骨料的用量;
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调制出用于混合粗骨料的水泥浆的用量;
将所述粗骨料与所述水泥浆均匀混合,配置成所述混合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泥浆的第一水灰比小于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浮浆的体积和水灰比调制出用于混合粗骨料的水泥浆的用量,包括:
计算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以及所述浮浆的水灰比之间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调制水泥浆,以使当所述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混合后的桩顶水灰比与所述预设的混凝土水灰比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调制所述水泥浆的用水量比预设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20-3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料的粗骨料成分与所浇筑的混凝土的粗骨料成分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振捣,以形成桩头的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的灌注桩,包括:
完成所述振捣后,在桩顶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混合料投入到所述浮浆并进行振捣,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81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