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P无纺布的抗老化增韧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6973.5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8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严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J3/22;D01F1/10;D01F6/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罗啸秋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p 无纺布 老化 增韧母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功能聚合物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PP无纺布的抗老化增韧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老化增韧母粒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PP树脂:50%~69.5%;聚丙烯蜡:30%~49.5%;主抗氧剂:0.1%~0.2%;辅助抗氧剂:0.1%~0.2%;交联剂MBA:0.1%~0.2%。所述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组分经搅拌混合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造粒,筛选,磁力分离,得到所述用于PP无纺布的抗老化增韧母粒。本发明组成的抗老化增韧母粒不但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效果,而且在无纺布颜色保持方面表现优异,并有效地提高PP无纺布的机械强度,能够在PP无纺布工业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聚合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P无纺布的抗老化增韧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分子聚合物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其生产、仓储、加工、使用过程中,都会因自身或者外界的因素而发生老化现象,导致高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品颜色发黄、性能下降等问题,这也被称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添加抗老化助剂能够有效地延缓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改善其色泽和使用性能。
PP无纺布在实际生产、仓储、加工、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的问题:(1)在纺粘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物理性能下降较多,无纺布的强度不能达到技术要求;(2)PP无纺布成品在仓储过程中容易产生发黄的现象。
针对上述PP无纺布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单一的抗老化助剂或者单一的增韧剂都无法全面解决。考虑到PP无纺布纺粘工厂一般不允许在工厂使用粉体,因此有必要涉及一种既能够解决PP无纺布在纺粘工艺中容易出现的无纺布强度下降的问题,又能够解决PP无纺布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黄的问题,而且便于PP无纺布工厂环境管控和生产过程中添加便利的抗老化增韧母粒,以克服PP无纺布容易出现的上述问题。
专利CN 105647000 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抗氧剂提高抗氧化性能;通过同时添加茂金属丙烯-乙烯弹性体与聚丙烯蜡,大幅的提高了聚丙烯组合物的增韧效果。并在造粒的过程中,还可以解决断条、粒子空心等问题。专利CN107987401 A公开了一种耐热氧老化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改性植物纤维进行增强,加入PE或POE进行增韧,加入抗氧剂和热稳定剂防止老化。专利CN 104292651 A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耐光老化PP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共聚PP,抗氧剂,助抗氧剂,光稳定剂,玻璃纤维,液态丁腈橡胶,二氨基二苯甲烷,硬脂酸钡和丙三醇的组合,所得PP膜具有优异的耐高温与耐光老化性能。
上述专利现有技术虽然达到了一定的增韧、抗氧化或增强效果,但存在增强、增韧剂成分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且均未对聚丙烯材料的抗黄变方面提出解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无纺布的抗老化增韧母粒。本发明的抗老化增韧母粒对PP无纺布加工过程中拉伸断裂强力和储存过程颜色发黄现象都有明显改善,性能稳定,成本较低,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用于PP无纺布的抗老化增韧母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PP无纺布的抗老化增韧母粒,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进一步地,所述PP树脂为埃克森美孚PP3155E5。所述埃克森美孚PP3155E5是一种均聚PP树脂。使用过氧化物降解法生产,是一种为纺粘技术设计的均聚PP树脂。广泛应用于纺粘无纺布,个人护理,工业领域,合成纤维,医疗及防护用品。该树脂性能卓越,适用于均匀持续地纺丝,可高速纺织出高质量织物。在本发明中,埃克森美孚PP3155E5是为抗老化增韧母粒的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蜡为科莱恩2602。所述科莱恩2602是一种低结晶茂金属聚丙烯蜡。主要应用于:分散剂、颜料和添加剂母粒的载体、适用于塑料的润滑剂、热熔粘接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9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