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注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6658.2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范隆;王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注射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注射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于当注射筒内药液承置筒均承置相同药液时,其可对应患者肢体多个静脉输注头进行注射操作;若设有单个注射头连通患者肢体某一处静脉输注头进行注射操作时,圆盘的转动以及移动可实现注射筒内的自动加药操作;当注射筒内药液承置筒承置不同药液时,其可对应患者肢体多个静脉输注头进行不同药液的注射操作;若设有单个注射头连通患者肢体某一处静脉输注头进行注射操作时,圆盘的转动以及移动可实现注射筒内的自动换药操作;若设有两个注射头分别连通患者肢体两处的静脉输注头进行不同药液的分批次注射操作时,可转动且移动的圆盘以及圆盘上错开排列的不同药液承置筒可实现患者肢体多处静脉输注头的分批次换药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智能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介入技术是在射线透视和造影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曝光量大、时间长等特点,施术医师和患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射线的长时间照射,射线对人体的损害具有累积效应,而像介入手术室、核磁手术室这一类带有放射线的工作环境,若需医务人员重复进入执行换药或加药操作;其大幅度增加了医务人员暴露在放射线下的频率;再如重症感染病房这一类的高传染风险区,医务人员的频繁进入也会增大交叉感染的概率;对于上述问题,现有医务人员仅能通过穿戴铅衣或防护服多次进入进行加药或换药工作,其大幅度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影响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介入手术中现有注射器需人工换药或加药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注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介入手术中现有注射器需人工换药或加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注射装置。
一种智能注射装置,其包括:承置药液的注射筒;所述注射筒设有与静脉输注针连通的第一端口以及供注射泵推注药液的第二端口;在所述第一端口设有多个连通静脉输注针和注射筒的注射头,且多个注射头围绕注射筒的轴线均匀分布;沿注射头的轴线在第二端口设有多个供注射泵推注药液的通孔;在注射筒内设有一可转动的圆盘,且所述圆盘可沿注射筒的轴线移动;设有一药液存储筒,且对应注射头的轴线在圆盘上设有卡紧药液存储筒的凹槽;若多个药液存储筒存储不同药液时,不同药液存储筒依次错开排列在圆盘凹槽内;使用前可利用多个药液存储筒承置不同药液或相同药液;当注射筒内药液承置筒均承置相同药液时,其可对应患者肢体多个静脉输注头进行注射操作;若设有单个注射头连通患者肢体某一处静脉输注头进行注射操作时,圆盘的转动以及移动可实现注射筒内的自动加药操作;当注射筒内药液承置筒承置不同药液时,其可对应患者肢体多个静脉输注头进行不同药液的注射操作;若设有单个注射头连通患者肢体某一处静脉输注头进行注射操作时,圆盘的转动以及移动可实现注射筒内的自动换药操作;若设有两个注射头分别连通患者肢体两处的静脉输注头进行不同药液的分批次注射操作时,可转动且移动的圆盘以及圆盘上错开排列的不同药液承置筒可实现患者肢体多处静脉输注头的分批次换药操作。
进一步,沿注射头的轴线在注射筒内设置一供药液存储筒与注射头对接的锥形橡皮套,药液存储筒的第一端设为与锥形橡皮套适配的锥筒;上述设置可以实现药液存储筒连通注射头,避免药液外流。
进一步,所述药液存储筒内设有一隔板,且在隔板上设置可活动的挡板,且在挡板和药液存储筒内壁之间设置一可伸缩的弹簧;在药液存储筒的第二端设有可沿药液存储筒轴向滑动的活塞;使用时药液存储筒在置入卡盘前打开活塞,置入药液于隔板一侧;在注射泵推动药液存储筒内活塞时,弹簧压缩,挡板发生位移,药液流入隔板另一侧,进而注入注射头。
进一步,所述圆盘上存储药液存储筒的凹槽个数是2的倍数,且内有不同药液的药液承置筒沿圆盘凹槽依次设置;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患者肢体某一处静脉输注头的换药操作。
或者,所述圆盘上存储药液存储筒的凹槽个数与患者肢体上静脉输注头的个数是倍数关系,且其同时与不同药液的个数是倍数关系;上述设置可实现患者肢体多处静脉输注头的分批次换药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沸脱水剂及其应用方法
- 下一篇:鉴定肺结节状态的方法和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