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缩套管裁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5400.0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5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元;倪建胜;高湍斌;刘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凰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08 | 分类号: | B26D1/08;B26D7/06;B26D7/3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于艳玲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缩套管裁切装置,包括传送带、滚轴和的第一驱动件,传送带的外表面沿其运动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长边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凹槽的两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传送带运动方向的形状和位置与第一凹槽一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相对的面贯通设置,传送带上方沿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进料槽和裁切部,进料槽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槽的底部罩设在传送带上,进料槽朝向裁切部的面靠近传送带的一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至第一凹槽槽底的垂直距离大于一个且小于两个热缩套管的直径,裁切部包括裁刀和控制裁刀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存在间隙,裁刀的刀口对准间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缩套管裁切装置。
背景技术
热缩套管具有高温收缩、柔软阻燃、绝缘防蚀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线束、焊点、电感的绝缘保护,金属管、棒的防锈、防蚀等。
现有的热缩套管生产工序中,通常设有切割工序,会将热缩套管切成一定的长度,但生产工序中的切割存在一定误差,很难保证裁切的热缩套管长度一致、切口平整等要求,在装箱之前,仍需要通过裁切对热缩套管的切口和长度进行规整,但现有的才裁切大多依靠人工手动使用裁切机进行裁切,裁切时需要人工将杂乱堆放的热缩套管摆平并对准裁切机,并通过辅助工具控制需要裁切的长度,裁切完成后还需要通过人工进行装箱,不仅有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而且在重复劳动下,容易引起工人的疲劳,可能会与裁切机发生接触而造成身体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裁切效率更高、裁切质量更好、减少人工参与的热缩套管裁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缩套管裁切装置,包括传送带、带动传送运动的滚轴和驱动滚轴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沿其运动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长边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传送带运动方向的形状和位置与第一凹槽一致,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相对的面贯通设置,所述传送带上方沿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进料槽和裁切部,所述进料槽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槽的底部罩设在传送带上,所述进料槽朝向裁切部的面靠近传送带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至第一凹槽槽底的垂直距离大于一个且小于两个热缩套管的直径,所述裁切部包括竖直设置的裁刀和控制裁刀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裁刀的刀口对准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竖直方向为与地面垂直的方向,需要裁剪时,将待裁切的热缩套管从进料口倒入进料槽内,待裁切的热缩套管堆叠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启动,带动进料槽内的热缩套管向靠近出料口的方向运动,随着传送带运动,热缩套管抵在出料口所在的侧壁上,使热缩套管的轴线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轴线平行,不需要人工进行规整,最下方的热缩套管嵌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并被传送带从出料口带到裁切部,进入裁切部的热缩套管达到预定数量后,传送带停止,裁刀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向传送带靠近,并插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间隙内,将热缩套管的两端裁切,裁切完成的热缩套管随传送带继续运动,直至在重力作用下从传动带上掉落,可在掉落位置设置收料框,方便收集裁切完成的热缩套管。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裁切机,减少了大量人工参与,裁切效率更高且裁切质量更好,工人远离裁切部,保证工人不会与裁切部发生接触,保证工人身体健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裁切部还包括压制盖和控制压制盖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件。
采用上述方案,第三驱动件可设置在收料槽的出料口所在的侧壁上,在裁刀进行裁切前,第三驱动件控制压制盖靠近传送带并抵接在待裁切的热缩套管上,方便后续裁刀裁切,防止裁刀在裁切时,热缩套管翘起,保证裁刀的裁切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 所述裁刀的刀口由多个圆弧形的缺口组成,相邻所述缺口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凰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凤凰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5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带槽扰流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