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顾及网络时空间动态联系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3778.7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2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华;黄俊龙;刘殿锋;岳桥兵;李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56;G06F17/1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顾及 网络 时空 动态 联系 景观 连通性 评估 方法 | ||
1.一种顾及网络时空间动态联系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研究区在两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该区域现存的动物物种名录、种群规模和其扩散能力信息;
步骤2,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提取该区域在两个时刻的生态用地斑块分布,通过叠加分析对比,标记栖息地斑块的类型,包括“流失型”、“稳定型”和“新增型”;
步骤3,基于斑块类型与种群规模,根据扩散核函数计算斑块间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扩散概率;
步骤4,基于斑块面积,计算斑块内连通性PCintra;
步骤5,基于斑块属性、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计算斑块间的直接连通性PCdirect和考虑踏脚石效应的间接连通性PCstep;
步骤,将步骤4和步骤5的结果加和,得到总的动态景观下的时空间连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网络时空间动态联系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先获取研究区在两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栅格数据;所述土地利用栅格数据以像元为基本单位,将项目区的空间范围划分为R行、C列的栅格图像;栅格图像上的每个栅格像元均代表地理空间上一个单元区域,每个栅格像元的数值代表对应单元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当地物种名录,确定拟保护或拟研究的物种,调查其种群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在网上查找资料获取物种的扩散能力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网络时空间动态联系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得到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后,针对拟研究物种提取其栖息地斑块,具体步骤为,将栅格地图用ArcGIS软件打开,利用GIS工具箱中的“转换工具”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文件,然后根据图斑属性选择并导出图斑;生态用地图斑类型包括:林地斑块、草地斑块、湿地斑块;
得到两期林地斑块数据后,利用ArcGIS软件工具箱的“叠加分析”工具,将叠加分析后的斑块标注为“流失型”、“稳定型”和“新增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网络时空间动态联系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子步骤;
(31)首先通过负指数函数计算单个扩散个体在斑块间的空间扩散概率:
式中,Pij,k表示个体k在斑块i和j之间扩散的概率;β表征物种的扩散能力;dij表示斑块i和j之间的距离;
(2)其次,对于分布于各个斑块内的种群,它们在斑块间的扩散概率通过个体扩散概率的二项分布计算:
式中,Pij表示从斑块i中的种群中有部分个体能成功扩散并定殖到斑块j的概率个体;Ni表示斑块i中的种群规模大小;δ代表斑块i中可扩散的子种群占比;α表示定殖其它斑块所需要的最低个体数;
(3)然后,基于斑块类型和斑块间连接类型进行时间流推断,推断斑块间发生时间交互的概率大小,通过Pijt表示,分为三类:可能发生,赋值1;不可能发生,赋值0;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赋值0.5;
(4)最后,将空间维度扩散概率Pijs与时间维度交互概率Pijt相乘,得到总的斑块间扩散概率:
Pij=Pijs×Pij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网络时空间动态联系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利用ArcGIS软件计算斑块面积并作为斑块属性;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景观内的斑块内连通性:
式中,PCintra表示景观中的内连通性;n表示景观中的斑块数量;Ai表示“稳定型”斑块i的面积;Al表示研究区的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37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