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鱼类捕捞和运输应激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3586.6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蒋火金;朱昊俊;强俊;陶易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渔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1/59 | 分类号: | A61K31/59;A61K31/07;A61K36/8884;A61P39/00;A61P25/20;A61P23/00;A61P37/04;A61K31/355;A61K31/51;A61K31/525;A61K31/455;A61K31/4415;A61K31/4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薛红凡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津***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鱼类 捕捞 运输 应激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鱼类捕捞和运输应激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渔业养殖技术领域。所述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洋金花10~40份、颠茄10~40份、南星5~20份、酸枣仁5~25份、花椒5~25份、薄荷5~25份和复合维生素1~5份。该组合物有良好的镇静效果,麻醉深度适宜,对肝脏伤害小,能够提高活鱼的免疫力,减少池塘养殖鱼类的捕捞伤亡,降低起捕后鱼体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提高起捕后鱼类暂养或再养殖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鱼类捕捞和运输应激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应激行为是生物体受到内源或外源刺激后,机体稳态环境发生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反应,同时也是机体为了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适应性过程。适度的应激可以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也是机体适应性的一个表现形式。而过度的应激通常会导致机体行为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不仅仅会影响正常生产性能,更容易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鱼类生活的水环境相对陆地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影响鱼类生长、生存的应激大致分为四类:1)环境应激源,如水体的温度、溶解氧、氨氮,以及环境污染物等;2)躯体性应激,如养殖密度、捕捞、运输等;3)生物性应激源,如病原生物、捕食行为等;4)综合性应激,如气候变化、生境改变等。而根据应激作用的时间和强度,又可以将应激分为急性应激(短期、剧烈)和慢性应激(长期、缓慢)。
鱼类的运输、捕捞等物理因子刺激可以引发鱼体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活鱼收贮过程由于应激和水质恶化等原因导致行为异常、个体受损、免疫力下降和死亡,不仅大幅降低水产品价值,还遏制了产业的发展,抑制了产品的供给和消费。现今常采用麻醉剂等药物辅助手段,以缓解活鱼的应激反应,从而降低活鱼的死亡率。开发有效、安全的渔业麻醉剂可以应用于活鱼捕捞、分拣、称重、运输、转移、产卵、标记等生产和试验操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麻醉剂往往由于麻醉深度不易控制,施用过程中容易导致使用不当,造成过度麻醉,且会引发活鱼肝脏受损,免疫力下降,影响暂养或再养殖的成活率,极端情况下,活鱼甚至直接死亡,给养殖者带来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鱼类捕捞和运输应激的组合物,该组合物有良好的镇静效果,麻醉深度适宜,对肝脏伤害小,能够提高活鱼的免疫力,减少池塘养殖鱼类的捕捞伤亡,降低起捕后鱼体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提高起捕后鱼类暂养或再养殖的成活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鱼类捕捞和运输应激的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洋金花10~40份、颠茄10~40份、南星5~20份、酸枣仁5~25份、花椒5~25份、薄荷5~25份、复合维生素1~5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VA、VD、VE、VK、VB1、VB2、VB3、VB6、VB7、VB11、VB12、VC、肌醇和胆碱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洋金花、颠茄、南星、酸枣仁、花椒和薄荷粉碎,得原料粉;
将所述原料粉与复合维生素混合,得降低鱼类捕捞和运输应激的组合物。
优选的,所述粉碎前,还包括对洋金花、颠茄、南星、酸枣仁、花椒和薄荷的原料进行清洗和干燥;所述干燥为冷风干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组合物在降低鱼类捕捞和运输应激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在起捕前7~15d降低投喂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
在起捕前3~7d,减少饲料的投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渔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湖南渔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3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