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清洗的消毒杀菌空气净化设备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1606.6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6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孟桃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主分类号: | F24F8/158 | 分类号: | F24F8/158;F24F8/192;F24F8/20;F24F8/90;F24F11/64;F24F11/89;F24F13/28;B01D46/30;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陈炜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清洗 消毒 杀菌 空气净化 设备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清洗的消毒杀菌空气净化设备及其工作方法;该消毒杀菌空气净化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热泳通道。热泳通道一侧设置有滤芯;滤芯的正上方安装有喷淋头。滤芯填充有活性炭;滤芯与能够控制通断电的电源连接;滤芯的两侧还分别连接到电阻检测仪检测输入接口的两极。本发明利用热泳力实现对灰尘杂质和致病微生物的捕捉;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和化学吸附能力,吸附空气中的部分异味气体和灰尘杂质,并抑制吸附的微生物的活性;利用活性炭的导电和可加热升温的性质,通过加热活性炭滤芯来对吸附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因子进行高温灭活,达到良好的消毒杀菌效果。采用监视滤芯的电阻,触发自动冲洗,维持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持续保障空气净化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清洗的消毒杀菌空气净化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许多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就是空气传播。并且,除病毒外,空气中还有很多的细菌、灰尘杂质和异味气体等,这些都会带来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空气中这些物质分布于不同尺度,其中1微米以下的颗粒(譬如有大量的病毒分布在1微米到0.01微米之间)基本不会沉降,而会长期漂浮于空气中。对空气进行消毒和净化,尤其是在人类活动的室内环境空间进行,能有效阻隔病毒细菌的空气传染,避免吸入灰尘和废气导致尘肺或中毒,保障人体健康安全。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为采用对空气进行过滤的方式,但传统的技术中无论是采用活性炭或是过滤膜对空气中的超细颗粒都不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且还存在很多其他普遍性缺点。以广泛使用的HEPA膜为例,一是其无法过滤小于0.3微米的颗粒,使大量病毒无法被有效拦截;二是其风阻较大,导致较高能耗;三是在使用过程中膜上会吸附堆积大量有害物质,导致净化效率降低,并且这些有害物质会再扩散到空气中,即过滤膜成为了新的污染源;四是HEPA膜由玻璃纤维制作,使用和更换后的HEPA膜属于特殊废弃物,需要对其进行专门处理,否则会产生二次污染。传统空气净化器往往均存在无法有效拦截超细颗粒、风阻高、过滤物堆积、废弃过滤器不易处理等问题。
传统技术为了解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过滤物堆积的问题,需要对滤芯或滤网进行更换和维护。然而滤芯的拆卸、维护或者更换往往步骤繁琐、十分麻烦,并且受限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力,导致滤网更换要么不及时、要么过于频繁,甚至疏于管理。
此外,市面上很多空气净化器还不具备消毒杀菌的功能,而对于部分具备此功能的设备,又常采用局部离子放电方法,由于放电区域有限,杀菌效果有限,且产生大量臭氧对人体有害,不适合在人员活动区域使用。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自动清洗的消毒杀菌空气净化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清洗的消毒杀菌空气净化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自动清洗的消毒杀菌空气净化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加热面板和滤芯;所述设备壳体内部两个侧面上分别安装有加热面板、滤芯;加热面板与滤芯之间形成一个热泳通道;热泳通道的一端设置有风机;滤芯的正上方安装有喷淋头;滤芯填充有活性炭;滤芯与能够控制通断电的电源连接;滤芯的两侧还分别连接到电阻检测仪检测输入接口的两极。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自动清洗的消毒杀菌空气净化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滤芯;所述设备壳体设置有热泳通道。热泳通道一侧设置有滤芯;滤芯的正上方安装有喷淋头;滤芯填充有活性炭;滤芯与能够控制通断电的电源连接;滤芯的两侧还分别连接到电阻检测仪检测输入接口的两极。热泳通道一端端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靠近滤芯的第一进风口和远离滤芯的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设置有隔板。在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中,其中一个连接到空调的出风口,另一个通过风机与外界环境连接。在空调和风机工作时,从第一进风口输入热泳通道的气流温度低于从第二进风口输入热泳通道的气流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16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