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用钢轨腰孔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0591.1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5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红火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00;B23Q5/10;B25H1/00;B23B45/14;B23B47/06;B23B47/20;B23Q5/28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轨道 通用 钢轨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用钢轨腰孔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旋转组件,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顶端活动连接有驱动组件。本发明通过将滚轮装置放置在铺设好的钢轨上,使得装置可以位于两条平行轨道的中部,在支撑板底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推动管,主压板在下压时带动可以带动副压轴向远离支撑板中心的一端移动,使两个钻头同时向两个轨腰移动,在双轴电机进行工作时,可以实现两个钻头同时转动对两条平行轨道的轨腰进行同时打孔,操作简单,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用钢轨腰孔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铁路施工中,相邻的两个钢轨之间需要进行固定连接,而在连接时,需要对两条相邻钢轨的连接轨腰位置处进行打孔,然后才能通过螺栓和鱼尾夹板对两个相邻的钢轨之间进行连接。
现有的钢轨腰孔打孔装置在使用时,大多通过钻孔机进行钻孔,在使用钻孔机时,需要操作人员将钻孔机固定在单条钢轨的打孔位置,然后使用钻头对单条钢轨进行打孔,但火车运行时需要在地面安装两个平行的铁轨,现有的打孔装置在打孔时,大多只能对单条钢轨进行打孔,在对单条钢轨进行打孔后还需要对另外一条平行钢轨进行打孔,操作复杂,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现有的钢轨腰孔打孔装置在进行打孔前,首先需要将钢轨腰孔打孔装置与钢轨进行定位,然后才能进行打孔,然而在对两条平行铁轨进行打孔时需要分别对两条平行铁轨进行打孔定位,在对一条铁轨进行打孔后,需要将打孔装置取下,然后在重新定位在另一条铁轨上,在重新定位时,可能会导致两条平行铁轨上的腰孔发生轻微的歪斜,从而降低了两条平行铁轨上腰孔的精准度。
现有的钢轨腰孔打孔装置大多通过摇动操作手柄来控制钻头的伸出打孔,而在打孔时,受到钢轨高度的影响,操作手柄会与道渣发生干涉,因此,在对钢轨进行打孔前,首先需要进行扒渣,将操作手柄的旋转空间清空,操作复杂,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用钢轨腰孔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用钢轨腰孔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旋转组件,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顶端活动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和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推动管和定位管,推动管和定位管的内腔分别活动连接有副压轴和反压轴,液体推动副压轴向远离支撑板中心的一端移动,使副压轴通过推板、旋转板和安装套管带动钻头向轨腰移动,对轨腰进行打孔,所述推动管和定位管的内腔分别活动连接有副压轴和反压轴,所述反压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机构,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活动连接有从动机构,所述从动机构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钻头。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吊板,所述吊板固定安装在反压轴远离支撑板中心的一端上,所述吊板底端靠近支撑板的一面固定安装有定位轴,液体将反压轴向靠近支撑板一端推动,从而使反压轴带动吊板和定位轴向轨腰运动,使定位轴与轨腰接触,对装置与钢轨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滚轮,装置可以实现在铺设好的铁轨上进行,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不需要操作人员抬起装置进行携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从动机构包括推板,所述推板活动连接在支撑板底面的左右两端,所述推板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套管,所述推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板,卡条在转动时,带动旋转板转动,从而通过旋转板带动安装套管转动,最终带动钻头旋转,转动啮合轴,通过啮合轴与啮合管的啮合可以实现啮合轴带动主压板在推动机构的内腔向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红火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红火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0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样连接组件及电池采样模组
- 下一篇:地铁主体结构中的顶板变形缝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