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的耙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8710.X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2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全来;王永翠;王正文;齐凤林;杨达志;门红艳;齐楠;孙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43/00 | 分类号: | A01B4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土壤 中少花 蒺藜 草刺苞 耙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种子清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种子的耙子。包括耙头和与耙头连接的把手,耙头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的耙齿部,连接部与把手连接;耙齿部为弧形结构,且上部设有筛网部;筛网部的两侧设有挡片;耙齿部的下端为锥形结构。本发明可快速有效从沙土中滤除少花蒺藜草刺苞,具有结构简单、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刺苞搜集方便和清除干净等优越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种子清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的耙子。
背景技术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是原产北美洲的恶性外来入侵物种,具有高抗逆性、高繁殖力、传播途径多样和高侵染力等特点,入侵草地或农田后,与其它植物竞争光、水、肥等资源,并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影响了草地和农田的产量、质量、草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少花蒺藜草果实成熟后,形成具有尖刺的刺苞,长6.2-6.8mm,宽4.2-5.5mm,刺长2.0-4.2mm,牲畜误取食后,对食道、肠胃造成机械损伤,严重者导致死亡。刺苞粘附到动物皮毛上,引起动物表皮发炎、降低皮毛质量;刺苞容易刺伤农牧民,引起疼痛、皮肤发炎;生长在路旁的少花蒺藜草给人们造成出行困难。因此,少花蒺藜草已经大大影响了害草入侵区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少花蒺藜草危害严重区,刺苞在土壤中积累量最高可达每平米1.2万粒以上,种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而每年种子萌发量仅仅占了土壤中种子数量的很少部分。因此,仅仅清除少花蒺藜草地上植株,而不清除土壤中的刺苞,无法彻底清除草害。目前缺乏有效的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的有效手段,亟待发明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的有效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的耙子,该耙子在用于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时,具有操作简单、刺苞搜集方便、不受地形影响、清除干净等优越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的耙子,包括耙头和与耙头连接的把手,所述耙头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的耙齿部,所述连接部与把手连接;所述耙齿部的上部设有筛网部,所述筛网部为弧形结构。
所述筛网部的两侧设有挡片。
所述耙齿部的下端为锥形结构。
所述耙齿部包括多个横向连丝和多个弧形结构的耙齿,其中多个耙齿平行设置且上端与连接部连接;多个横向连丝平行设置于多个耙齿的上部,且与所述多个耙齿形成所述筛网部。
多个所述耙齿的长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缩短,且各所述耙齿的下端端部为锥状。
所述耙齿为扁平状的钢片或圆柱状的钢柱。
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250-350mm;所述耙齿的间距为6-8mm。
所述把手的前端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为锥形结构,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套管的两侧通过固定杆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有效搜集草地、农田、沙丘等不同立地类型、坡度和地形的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
2.本发明易于操作,少花蒺藜草刺苞清理干净,具有十分明显的便利性。
3.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加工,生产成本低;本发明经久耐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的耙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清除土壤中少花蒺藜草刺苞的耙子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87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