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沼气的扰流式反应釜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8204.0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任星宇;马之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M1/107;C12M1/04;C12M1/02;C12M1/00;C12P5/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龙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沼气 扰流式 反应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沼气的扰流式反应釜及方法,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罐体的顶部设有阳极接线孔、阴极接线孔和轴套,罐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气口,进料口连接进料管,出气口连接出气管,罐体的内侧壁设有扰流片,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连接出料管;罐体内设有用于促进发酵反应进行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罐体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搅拌桨,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搅拌轴的顶端穿过罐体;罐体上设有回料进口,罐体的底部设有回料出口,回料出口和回料进口之间连接有回料管,回料管上设有用于在发酵过程中驱动发酵液循环的蠕动泵。本发明能够提高沼气的制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沼气的扰流式反应釜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沼气池在发酵时,储气室不断产生新的沼气,气压升高,挤压主池内的沼液,使部分沼液流入水压间内。当操作者打开炉灶时,储气室内的沼气气压下降,导致水压间的沼液重新回流至主池内部。在产气与用气的过程中,发酵间与出料间之间始终维持压力的平衡。但传统沼气池存在发酵路线过短,沼液流动性较差和菌种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公开号为CN11081952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生物沼气发酵池沼气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生物沼气发酵池沼气产生装置包括发酵有机废弃物的发酵罐体,发酵罐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装置,发酵罐体的侧上方设置有气体储存装置,发酵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装置,发酵罐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有机废弃物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设置于发酵罐体正上方的电动机、与电动机电连接并置于发酵罐体内部的搅拌杆和搅拌叶轮;其中搅拌杆和搅拌叶轮与发酵罐体通过直流电源形成产电压电路,即直流电源的阳极接于搅拌杆和搅拌叶轮,直流电源的阴极接于环绕发酵罐体内壁的不锈钢网,以将有机废弃物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沼气。该装置的不足在于单纯的依靠搅拌装置搅拌,料液搅拌不够均匀,沼气产生效率低下。
公开号为CN20579719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扰流式反应釜,属于化工设备领域;该扰流式反应釜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与电机连接,且搅拌轴上固定有搅拌叶,搅拌轴和搅拌叶相互平行,并均为空心杆状结构且内部相连通,且搅拌叶靠近壳体内壁设置,搅拌轴底端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上密封活动设有接头,还包括气泵,且气泵的出气管与接头连接,搅拌轴和搅拌叶上设有若干与进气口连通,并分别倾斜朝下和倾斜朝上设置的出气口。搅拌轴带动搅拌叶旋转,以搅拌反应物,同时通过出气口使反应物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使上下层反应物能更加均匀混合。该扰流式反应釜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气泵向进气口内部泵气,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沼气生产效率低、沼气发酵路线过短、沼液流动性较差和菌种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沼气的扰流式反应釜及方法。
一种生产沼气的扰流式反应釜,包括罐体,
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阳极接线孔、阴极接线孔和轴套,罐体上设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和用于排除发酵产生气体的出气口,进料口连接进料管,出气口连接出气管,罐体的内侧壁设有扰流片,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连接出料管;
所述罐体内设有用于促进发酵反应进行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在发酵过程中浸泡于发酵液中,阳极电极通过导线经阳极接线孔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阴极电极通过导线经阴极接线孔与外部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罐体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顶端穿过罐体,所述罐体外侧还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桨的电机;
所述罐体上设有回料进口,罐体的底部设有回料出口,回料出口和回料进口之间连接有回料管,回料管上设有用于在发酵过程中驱动发酵液循环的蠕动泵。
阳极接线孔和阴极接线孔分别用供导线穿过的盖子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82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