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液两相传质系数测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7524.4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5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吴青芸;韩鉴琛;何荣威;甘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10 | 分类号: | G01N1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刘慧丽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相 传质 系数 测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化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液两相传质系数测定装置,包括透明筒,透明筒内设有隔板,隔板将透明筒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隔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将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还包括固定机构、布置在固定机构上的升降座和与升降座连接的驱动装置,透明筒布置在升降座上,隔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机构上,升降座带动透明筒做升降运动时,连接在固定机构上的隔板静止不动,因此,隔板与透明筒之间产生相对运动,驱动装置带动升降座以与两相界面实际移动速度相接近的速度运动,从而保持隔板随两相界面的实际变化而移动,隔板始终位于两相界面处,降低了现有刘易斯池实验装置的系统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液两相传质系数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传质过程为化工三大传递过程之一。其中,液液传质过程作为传质过程的一种,在工业生产与教学科研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其过程机理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目前,在教学实验中用到的测定液液传质系数的实验装置主要为刘易斯池,该装置为该实验创造出一个相对理想的传质模型。其中,水相与有机相分别位于玻璃筒的上下两端,玻璃筒中间由一隔板隔开,隔板处设有多个面积相同的通孔,有机相通过通孔向水相传递。假定该传质过程仅仅由浓度梯度所驱动,且传质所用通孔的总面积固定,则可通过实验计算出传质速度,进而推算出液液传质系数,该装置对于加深学生对液液传质过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价值。
然而,现有的刘易斯池实验装置还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引起系统误差的原因在于,随着传质的不断进行,在溶解度差异与浓度梯度的作用下,两相界面位置不断变化,致使隔板逐渐脱离两相界面。因此,无法保证两相界面的稳定,同时两相间传质脱离隔板上的通孔而发生,使得传质面积发生变化,传质过程不受控制,由此导致刘易斯池实验装置的系统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刘易斯池实验装置在两相传质过程中,隔板无法随两相界面的实际变化而移动,导致刘易斯池实验装置的系统误差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液两相传质系数测定装置,包括透明筒,所述透明筒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透明筒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连通,还包括固定机构、布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的升降座、与所述升降座连接的驱动装置;
所述透明筒布置在所述升降座上,所述隔板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升降板、剪叉式升降结构和底板;
所述透明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底板布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剪叉式升降结构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剪叉式升降结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剪叉臂和第二剪叉臂;
所述第一剪叉臂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第一剪叉臂的下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导向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沿水平面延伸;
所述第二剪叉臂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剪叉臂的上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升降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导向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水平面延伸;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杆和螺纹装配在所述丝杆上的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转动装配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一转轴铰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机构上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隔板上;
所述透明筒的上端设有上盖板,所述第一导柱导向装配在所述上盖板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机构上还设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导向装配在所述上盖板中;
所述透明筒的下端设有下盖板,所述第二导柱导向装配在所述下盖板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75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