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屋面板的凯威特网壳冲击仿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6419.9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0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林莉;唐鹏霄;魏盛杰;刘宪聪;张耀月;徐天立;袁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屋面板 凯威特网壳 冲击 仿真 方法 | ||
一种带屋面板的凯威特球面网壳冲击仿真方法。是为了解决带屋面板凯威特球面网壳难以建立、网壳冲击仿真周期长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凯威特网壳各部件模型;将模型导入ABAQUS中,生成有限元模型各部件,建立冲击物模型;装配各部件;连接模型各部件,设置边界条件;对屋面板施加荷载并布置重力场,设置冲击物速度;设置分析步,创建冲击物与网壳接触关系,选择接触算法;赋予网壳材料,设置冲击物质量;选择各部件单元类型,部署网格划分策略,记录各位置网格布种数;判断冲击区网格是否过度畸变,运算周期是否正常。本发明用于凯威特网壳冲击仿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冲击领域,涉及一种带屋面板的凯威特网壳冲击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复杂程度日益加深,结构在使用阶段遭受炸弹爆炸和飞行物冲击等极端偶然荷载作用的风险也在加大。大跨空间结构因其造型优美以及受力性能良好,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物,凯威特球面网壳是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因其可灵活地覆盖较大空间且受力均匀而被广泛应用,而这类建筑同时具有人口阶段性密集的特点,更易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一旦在极端偶然事件下发生破坏甚至倒塌,会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研究大跨空间结构尤其是凯威特球面网壳的冲击动力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对大跨空间结构抗冲击研究,当前主要采用数值模拟为主、试验为辅的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构冲击动力响应,此外,目前针对凯威特球面网壳冲击仿真多数未考虑屋面板,主要原因是带屋面板凯威特球面网壳部件众多,结构复杂,较难建立模型,而且带屋面板凯威特球面网壳形式复杂必然导致运算周期加长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屋面板的凯威特网壳冲击仿真方法,此方法可以快速建立带屋面板的凯威特球面网壳,精确快速地模拟凯威特球面网壳冲击动力响应,解决带屋面板凯威特球面网壳难以建立、网壳冲击仿真周期长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屋面板的凯威特网壳冲击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凯威特球面网壳主杆、檩条、立柱、铆钉、屋面板模型;
步骤2:使用ABAQUS中“Import”功能,将步骤1建立的K8型网壳主杆、檩条、立柱、铆钉和屋面板导入ABAQUS中,生成有限元网壳模型各部件,同时建立圆柱体冲击物;
步骤3:将步骤2各部件按网壳主杆、立柱、檩条、铆钉、屋面板、冲击物顺序由下向上放置,完成有限元模型装配;
步骤4:连接网壳各部件,设置网壳支撑位三向不动铰支座,完成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设置;
步骤5:对屋面板施加荷载并布置重力场,设置冲击物冲击速度;
步骤6:设置分析步,创建冲击物与网壳之间接触关系,选择接触算法;
步骤7:赋予网壳材料参数,设置冲击物质量;
步骤8:选择各部件单元类型,部署网壳各部件网格划分策略,划分网壳各部件与冲击物网格数量,记录网壳各部件各位置网格布种数;
步骤9:进行冲击物不同速度不同质量时网壳冲击模拟,观察网壳云图冲击区是否有网格过度畸变现象发生以及模型运算是否高效,
若冲击区存在网格过度畸变,回到步骤7,加密冲击区网格数量,
若冲击区网格表现正常,但运算周期过长,回到步骤7,减小冲击区网格数量,
若冲击区网格表现正常且运算周期在可接受范围内,输出网壳冲击动力响应并进行分析。
所述的一种带屋面板凯威特球面网壳冲击仿真方法,所述步骤1中,建立凯威特球面网壳主杆、檩条、立柱、铆钉、屋面板模型,具体过程是,
1.1)确定凯威特球面网壳基本参数,根据网壳主杆与檩条、屋面板几何关系,确定檩条和屋面板的跨度、矢高,使用大跨空间结构软件MST建立网壳主杆、檩条、屋面板模型,
1.2)将网壳主杆—檩条、檩条—屋面板导入AUTO-CAD中,连接网壳主杆与檩条生成主杆,连接檩条与屋面板生成铆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64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