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软吸收性片材和制造柔软吸收性片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1279.6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D·H·M·斯泽;樊晓林;H-L·周;T·P·奥里亚兰;F·S·阿南德;D·J·鲍姆加特纳;J·H·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GPCP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11/14 | 分类号: | D21F11/14;D21F11/00;D21F1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王庆华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软 吸收性 制造 方法 | ||
柔软吸收性片材和制造柔软吸收性片材的方法。柔软吸收性片材具有多个伸出区域和连接所述伸出区域的连接区域。所述伸出区域包括相对于吸收性片材的机器方向弯曲的折叠部,弯曲折叠部的端部位于伸出区域的相对两侧上并且弯曲折叠部的顶点沿吸收性片材的机器方向位于下游。吸收性片材可以由具有成角度的经纱结节线的结构化织物形成。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柔软吸收性片材、用于制造柔软吸收性片材的结构化织物和制造柔软吸收性片材的方法”、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4月7日的国际申请PCT/US2017/02650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80034686.8的分案申请。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是基于2016年6月7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申请No.15/175,949,并且也基于2016年12月7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申请No.15/371,773。在此要求前述申请的优先权,并且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吸收性片材的纸制品。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诸如吸收性片材的纸制品的方法以及用于制造诸如吸收性片材的纸制品的结构化织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造纸工业中使用织物来赋予纸制品结构。更特别地,众所周知,能够通过将纤维素纤维的延展性幅材压抵在织物上并且然后干燥幅材来赋予纸制品形状。所形成的纸制品因此成形为具有对应于织物表面的模制形状。所形成的纸制品因此还具有由模制形状引起的特性,诸如,特定的厚度和吸收性。因此,已经开发了无数结构化织物应用在造纸过程中,以向制品提供不同的形状和特性。而且,织物可以编织成接近无限数量的图案,以便用于造纸过程中的潜在应用。
许多吸收性纸制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柔软(消费者需求),例如,柔软的纸巾。然而,用于增加纸制品的柔软度的许多技术均具有降低纸制品的其他所需性能的效果。例如,作为制造纸巾的过程的一部分的压光基础片材的操作能够增加所形成的纸巾的柔软度,但是压光操作还具有降低纸巾的厚度和吸收性的效果。另一方面,用于提高纸制品的其他重要性能的许多技术皆具有降低纸制品的柔软度的效果。例如,在造纸过程中使用湿强度和干强度树脂能够提高纸制品的基础强度,但是湿强度和干强度树脂却降低了制品的感知柔软度。
由于这些原因,期望的是制造更柔软的纸制品,诸如,吸收性片材。而且,期望的是能够通过操纵在制造吸收性片材的过程中使用的结构化织物来制造这种更柔软的吸收性片材。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吸收性片材。吸收性纤维素片材包括从吸收性片材伸出的多个伸出区域,其中伸出区域包括相对于吸收性片材的机器方向弯曲的折叠部。弯曲折叠部的端部位于伸出区域的相对两侧上,使得每个弯曲折叠部的一个端部沿吸收性片材的机器方向位于弯曲折叠部的另一个端部的下游。弯曲折叠部的顶点沿吸收性片材的机器方向位于下游。进一步地,连接区域连接吸收性片材的伸出区域。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收性纤维素片材。多个伸出区域从吸收性片材伸出,其中伸出区域包括相对于吸收性片材的机器方向弯曲的折叠部。弯曲折叠部的端部位于伸出区域的相对两侧上,并且弯曲折叠部具有约0.5mm至约2.0mm的曲率半径。进一步地,连接区域连接吸收性片材的伸出区域。
根据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造纸幅材。造纸幅材包括从造纸幅材伸出的多个伸出区域,其中伸出区域包括相对于吸收性片材的机器方向弯曲的折叠部,弯曲折叠部的端部位于伸出区域的相对两侧上,并且使得每个弯曲折叠部的一个端部沿造纸幅材的机器方向位于弯曲折叠部的另一个端部的下游。弯曲折叠部的顶点沿造纸幅材的机器方向位于下游。连接区域形成连接造纸幅材的伸出区域的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PCP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GPCP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12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