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填埋区多鼠群均匀取样及捕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0812.7 | 申请日: | 2021-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0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萍 |
主分类号: | A01M23/08 | 分类号: | A01M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填埋区多鼠群 均匀 取样 捕杀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填埋区多鼠群均匀取样及捕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老鼠捕杀工具对大型填埋场内老鼠捕杀效果不佳,不利于对区域内鼠群密度的研究监测,不适合对不同族群老鼠的对比研究,对不同族群的取样不均匀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外壳内有诱捕装置,诱捕装置右侧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右侧有油箱;诱捕装置包括弧形板,外壳腔内有矩形筒,外壳左侧下端开有进口,弧形板右端有弧形铁片,矩形筒下侧板上开设有通槽;矩形筒端上侧有液压缸,矩形筒左端腔内有活动板;外壳上端固定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圆盘,圆盘上开有一个缺口,矩形筒上端固定有限位杆;外壳上侧板右端安装有喷头,喷头下方有固定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场四害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垃圾填埋区多鼠群均匀取样及捕杀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垃圾逐日增多,垃圾填埋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对于填埋场区域内的四害防治刻不容缓。由于长期无人居住且由于垃圾填埋后的特殊环境,其内的老鼠有充足的食物与充裕的空间进行大量繁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需要根据区域内的老鼠密度进行定时消杀。
实践证明,老鼠的智商是相当高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等级制度,也有较为明确的分工,最典型的现象是,同一个族群内,有专门负责探路觅食,一般是由低级弱者探路,强者谨慎,探路老鼠会通过尿液传递消息,以至于现有的扑鼠器大部分捕杀的都是族群众小个头的老鼠,对大老鼠的捕杀是具有一定的困难的。除此外,不同的老鼠具有不同的习性,以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例,褐家鼠和黄胸鼠对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有恐惧回避的行为先躲避、观察一番,然后再试探性地接近、接触。这种行为在人很少干扰的环境中表现尤为明显,给鼠害的防治造成很大的困难。小家鼠没有这种新物反应行为,喜欢接近新发现的目标,故容易捕鼠器所捕杀。以上种种,造成现有的捕杀工具很容易被老鼠记住,很容易造成取样不准,或者不同种群的老鼠没有均匀取样,不利于后期对老鼠密度的计算。
现有的扑鼠器,比较血腥,前方老鼠的血液及尸体气味很容易吓跑后来者,所以捕捉效果越来越差。。传统的研究鼠群的方式是先捕捉多只老鼠并标记,然后再放归原处,一段时间后对特定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搜索,捕捉,实现对老鼠密度的调研及计算。上述方法也存在明显且致命的缺陷,即老鼠一般是成群结队,传统方式很容易抓捕同一个或某几个族群内的老鼠,其余的鼠群可能抓捕数量不足,即采集的样本并不存在普遍性,造成后期标记的老鼠并不能均匀分布或者融入到整片垃圾填埋区内,进而严重影响对鼠群密度的评估计算。
传统的捕捉器不适合对同一填埋场内的不同族群老鼠的对比研究。对于不同组群的老鼠可能活动范围不一样,若需要对不同族群进行对比研究,则需要对不同的族群老鼠进行控制变量式的随机采集。传统方式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将经过的老鼠全部捕捉或者杀死,如果该段时间内是某一个或者部分族群的老鼠在该区域活动,那么样本中就缺少其余老鼠族群的样本,会造成数据错乱,影响填埋区后期消杀管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采样、捕杀装置,其捕抓的样品都混在一起,不利于对不同老鼠族群生存状态的研究,不能准确反映出各个族群的生存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填埋区多鼠群均匀取样及捕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老鼠捕杀工具对大型填埋场内老鼠捕杀效果不佳,不利于对区域内鼠群密度的研究监测,不适合对不同族群老鼠的对比研究,对不同族群的取样不均匀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外壳内有诱捕装置,诱捕装置右侧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右侧有油箱;
所述的诱捕装置包括与壳体固定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板,外壳腔内铰接有矩形筒,外壳左侧下端开有与矩形筒对应的进口,矩形筒位于弧形板上方,矩形筒由左向右逐渐向上倾斜,弧形板右端有固定有与其同轴且有弹性的弧形铁片,矩形筒下侧板上开设有通槽,铁片能经通槽进入到矩形筒内;矩形筒端上侧固定有液压缸,液压缸内的活塞杆贯穿矩形筒且置于矩形筒内,矩形筒左端腔内有活动板,活动板左端与矩形筒上侧板铰接在一起,活动板向上摆动能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萍,未经刘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0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纳米棒基工程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桥梁拉索清洁装置